La Biblia

 

创世记 26:22

Estudio

       

22 以撒离开那里,又了一口,他们不为这争竞了,他就给那起名利河伯(就是宽阔的意思)。他耶和华现在给我们宽阔之我们必在这昌盛。

De obras de Swedenborg

 

属天的奥秘 #3686

Estudiar este pasaje

  
/ 10837  
  

3686. “以扫就看出迦南的女子在他父亲以撒眼中为恶” 表主预见并规定, 此前与属世良善结合的真理情感不会有助于结合. 这从 “看出”, “迦南的女子” 和 “在他父亲以撒眼中为恶” 的含义, 以及 “以扫” 的代表清楚可知: “看出” 是指预见并规定 (参看2837, 2839节); “以扫” 是指主的属世层的神性良善, 如前所述; “迦南的女子”, 就是此处赫人的女子, 是指对来自非纯正源头的真理的情感 (3470, 3620, 3621, 3622节); “在他父亲以撒眼中为恶” 是指无助于结合, 也就是无助于通过 “以扫” 所代表的属世层良善与 “以撒” 所代表的理性层良善结合. 由此明显可知, 这些话表示主预见并规定, 对那真理的情感因来自非纯正的源头, 故不会有助于结合. 此中情形从26章和27章的解读可以看出来, 26章 (34, 35节) 论述的主题是以扫娶为妻子的赫人的女子; 27章 (46节) 论述的主题则是雅各被嘱咐不要娶迦南 (即赫人) 的女子. 之所以 “迦南的女子” 在此表示对来自非纯正源头的真理的情感, 而前面 “迦南的女子” 表示对虚假与邪恶的情感 (3662, 3683节), 是因为迦南地的赫人属于外邦人当中的教会, 不像那地的其它民族, 如 迦南人, 亚摩利人, 比利洗人那样如此处于虚假与邪恶. 这也是为何赫人代表主在外邦人当中的属灵教会 (2913, 2986节).

大洪水前属天的上古教会就位于迦南地 (参看567节); 大洪水后的古教会也在那地, 此外还在许多其它国家 (1238, 2385节). 那地的所有民族, 以及那里所有的地区与河流由此逐渐变成代表. 因为属天的上古之人藉着他们所看到的一切物体感知诸如属于主国度的那类事物 (920, 1409, 2896, 2897, 2995节), 因而也藉着那地的地区与河流去感知.

他们的时代过后, 这些代表幸存于古教会, 包括那里地方的代表. 此外, 古教会的圣言 (2897-2899节) 也包含地名, 这些地名由于同样的原因也是代表; 他们的时代之后的圣言, 也就是所谓的摩西和先知, 也包含它们. 这就是为何亚伯拉罕被吩咐到那里去, 并向他应许, 他的后裔必得着那地. 作出这样的应许不是因为他们比其它民族更好, 相反, 他们是最坏的 (1167, 3373节). 作出这样的应许是为了代表性教会可以通过他们得以建立, 在代表性教会中, 注意力不要投向那些人或地方本身, 而要投向所代表的真实事物 (3670节); 因此, 这也是为了上古教会和古教会所用的名字能保存下来.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De obras de Swedenborg

 

属天的奥秘 #3470

Estudiar este pasaje

  
/ 10837  
  

3470. “取赫人比利的女儿犹滴, 与赫人以伦的女儿巴实抹为妻子” 表与属世真理的这种结合来自另一源头, 而非纯正的真理本身. 这从 “妻子” 的含义和 “赫人比利的女儿犹滴, 与赫人以伦的女儿巴实抹” 的代表清楚可知: “妻子” 是指与良善联结的真理, 对此, 请参看前面论述撒拉和利百加的地方 (1468, 1901, 2063, 2065, 2172, 2173, 2198, 2507, 2904, 3012, 3013, 3077节), 但此处论述的主题是与属世良善联结的属世真理; “赫人比利的女儿犹滴, 与赫人以伦的女儿巴实抹” 是指来自另一源头, 而非纯正真理本身的真理. 赫人是迦南地正直的外邦民族之一, 亚伯拉罕曾住在他们当中, 并向他们买了麦比拉洞当坟墓 (创世记 23章). 赫人也代表那地的外邦人当中的属灵教会 (2913, 2986节). 由于该教会没有来自圣言的真理, 故这些人表示并非源于纯正真理本身的真理. 因为代表教会的民族也表示诸如属于该教会的那类真理与良善, 教会正是凭借真理与良善而得以成为一个教会. 因此, 当提及教会时, 所指的是它的真理与良善; 当提及真理与良善时, 所指的是教会.

其中情形是这样: 属世的真理良善在被改良之前, 并非属灵良善, 也就是信之善和仁之善. 正如刚才所述 (3469节), 属世良善来自父母, 而属灵良善来自主. 因此, 为了接受属灵良善, 人必须经历重生. 当这一切发生时, 一开始与他联结的是来自另一源头, 而非来自纯正真理本身的真理 , 就是诸如不会永远留在他身上, 仅仅充当引入纯正真理工具的那类真理. 一旦纯正的真理被引入, 非纯正的真理就被分离出去. 这类似于孩子所经历的各个阶段: 一开始, 他们学习很多东西, 甚至包括很幼稚的那种, 如游戏之类的; 这些不会使他们变得智慧, 但能为他们接受通向智慧的有用事物预备道路. 一旦这些有用事物被接受, 前面的事物就会被分离出去, 甚至被抛弃. 或如同果实的情形, 果实在能接受甜汁之前, 先是充满酸涩的汁液, 并不纯正的酸汁是引入甜味的工具. 一旦后者进入, 前者就被驱散. 这也是人心智的属世部分经历重生时的情形. 因为属世良善具有这样的性质, 它本身并不愿像仆人服侍主人那样顺从并服侍理性良善, 而是想掌权. 然而, 为了使它变得驯服和顺从, 它通过消磨和试探的状态而受到磨炼, 直到它的欲望逐渐息灭. 这时, 它被经由内在人从主而来的信与仁之善的流注所调和, 直到通过遗传所获得的良善逐渐被根除, 一种新的良善被植入, 以取代之. 信之真理被引入这新的良善, 就像新的纤维被引入人的心脏, 而新鲜的体液就沿着这些新纤维被输送进来, 直到新的心脏逐渐长成那样.

一开始被引入的真理不可能出自纯正的真理源泉, 因为邪恶与虚假就存在于以前或属世的良善中. 相反, 它们就是诸如与纯正真理有某种密切关系的那类表面真理或真理的表象, 真正的纯正真理通过它们才逐渐被赋予渗透进来的机会和地方. 纯正的良善就像血管中的血液和纤维中的体液, 将真理带进来并赋予它们形状. 以这种方式成形于属世人或外在人的良善是一种总的良善, 可以说是由经由理性人或内在人从主而来的属灵良善的具体和个体方面交织或联结起来的, 唯独主形成并创造新的事物. 这解释了为何在圣言中, 主经常被称为形成者和创造者.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