Библија

 

創世記 19

Студија

   

1 那兩個天使晚上到了所多瑪;羅得正所多瑪門口見他們,就起來迎接,臉伏於下拜,

2 :我阿,請你們到僕人家裡,住一夜,清起來再走。他們:不!我們要在街上過夜。

3 羅得切切的請他們,他們這才進去,到他裡。羅得為他們預備筵席,無酵餅,他們就吃了

4 他們還沒有躺下,所多瑪城裡各處的人,連老帶少,都來圍住那房子,

5 呼叫羅得:今日晚上到你這裡的人在那裡呢?把他們,任我們所為。

6 羅得出來,把上,到眾人那裡,

7 :眾弟兄,請你們不要作這惡事。

8 我有兩個女兒,還是處女,容我領出,任憑你們的心願而行;只是這兩個既然到我舍,不要向他們作甚麼。

9 :退去罷!又:這個寄居,還想要作官哪!現在我們要害你比害他們更甚。眾就向前擁擠羅得,要攻

10 只是那二人伸出來,將羅得拉進去,把上,

11 並且使外的人,無論老少,眼都昏迷;他們摸來摸去,總尋不著房

12 二人對羅得:你這裡還有甚麼人麼?無論是女婿是兒女,和這城中一切屬你的人,你都要將他們從這地方帶出去。

13 我們要毀滅這地方;因為城內罪惡的聲音在耶和華面前甚大,耶和華我們來,要毀滅這地方

14 羅得就出去,告訴娶了(或作將要娶)他女兒的女婿們:你們起來離開這地方,因為耶和華要毀滅這城。他女婿們卻以為他的是戲言。

15 天明了,天使催逼羅得說:起來!帶著你的妻子和你在這裡的兩個女兒出去,免得你因這城裡的罪惡同被剿滅。

16 但羅得遲延不走。人因為耶和華憐恤羅得,就拉著他的和他妻子的,並他兩個女兒,把他們領出來,安置在城外;

17 領他們出來以,就:逃命罷!不可回頭,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上逃跑,免得你被剿滅。

18 羅得對他們:我阿,不要如此!

19 僕人已經在你眼前蒙恩;你又向我顯出莫大的慈愛,我的性命。我不能逃到上去,恐怕這災禍臨到我,我便死了

20 看哪,這座城又小又近,容易逃到,這不是一個小的麼?求你容我逃到那裡,我的性命就得存活。

21 天使對他:這事我也應允你;我不傾覆你所的這城。

22 你要速速地逃到那城;因為你還沒有到那裡,我不能作甚麼。因此那城名瑣珥(就是小的意思)。

23 羅得到了瑣珥,日頭已經出來了

24 當時,耶和華硫磺耶和華那裡降與所多瑪和蛾摩拉,

25 把那些城和全平原,並城裡所有的居民,連地上生長的,都毀滅了。

26 羅得的妻子邊回頭一看,就變成了一根柱。

27 亞伯拉罕起來,到了他從前站在耶和華面前的地方

28 所多瑪和蛾摩拉與平原的全,不料,那方煙氣上騰,如同燒窯一般。

29 毀滅平原諸城的時候,他記念亞伯拉罕,正在傾覆羅得所之城的時候,就打發羅得從傾覆之中出來。

30 羅得因為在瑣珥,就同他兩個女兒從瑣珥上去,裡;他和兩個女兒在一個洞裡。

31 大女兒對小女兒我們父親老了,上又無按著世上的常規進到我們這裡。

32 來!我們可以叫父親喝酒,與他同寢。這樣,我們好從他存留後裔。

33 於是,那夜他們叫父親喝酒,大女兒就進去和他父親同寢;他幾時躺下,幾時起來父親都不知道

34 第二天,大女兒對小女兒:我昨夜與父親同寢。今夜我們再叫他喝酒,你可以進去與他同寢。這樣,我們好從父親存留後裔。

35 於是,那夜他們又叫父親喝酒,小女兒起來與他父親同寢;他幾時躺下,幾時起來父親都不知道

36 這樣,羅得的兩個女兒從他父親懷了孕。

37 大女兒生了兒子,給他起名摩押,就是現今摩押人的始祖。

38 小女兒也生了兒子,給他起名便亞米,就是現今亞捫人的始祖。

   

Коментар

 

探索创世记19章的意义

Од стране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taff (машински преведен у 中文)

以下是瑞典堡 "Arcana Coelestia "中的一些摘录,有助于解释本章的内在含义。

天国的秘密2312.在这一章中,在内部意义上,"罗得的 "是描述灵性教会的状态,它在慈善方面是好的,但在外部崇拜方面:它是如何在时间的过程中衰落。

天国的秘密2313.该教会的第一种状态:他们处于慈善的善中,承认主,并从他那里得到善的确认(1-3节);并得到拯救(12节)。第二种状态:他们的邪恶开始对货物产生影响,但他们被主有力地阻止了邪恶,并在货物中得到保持(第14至16节)。他们的软弱被描述了(17节);他们被拯救了(19节)。第三种状态:他们不再从善的感情中思考和行动,而是从真理的感情中思考和行动(第18至20节);他们得救了(第23节)。第四种状态:真理的感情消亡,这就是罗得的妻子成为盐柱(26节)。第五种情况:不纯洁的善,或虚假的善,继而出现,这就是罗得在山洞里(第30节)。第六种情况:即使是这种好的东西也被掺杂和伪造(第31至33节);真理也是如此(第31至33节)。 34, 35).从中孕育并诞生了一个教会的雏形,它的善,被称为 "摩押",它的真,也被称为 "亚扪之子"(36至38节)。

天国的秘密2314.此外:在内部意义上,"所多玛的居民 "描述的是同一教会内那些反对慈善之善的人的状态,以及在时间的推移中,邪恶和虚假与他们一起增加,直到他们只有邪恶和虚假。

天国的秘密2315.他们的第一种状态:他们反对慈善的好处,反对主(经文 4, 5).他们的第二种状态:虽然被告知慈善的好处和他们应该享受的情感乐趣,但他们顽固不化,拒绝善良(第6至8节)。他们还试图破坏慈善本身的好处,但主却保护它(经文 9, 10).第三种情况:最后他们变成这样,甚至不能看到真理和善,更不能看到真理导致善(第11节)。他们被邪恶和虚伪所占据,所以他们不能不灭亡(第13节)。第四种状态:他们的毁灭(第24节);所有货物和真理都与他们分离(第25节)。

天国的秘密2316.善良的人与邪恶的人分开,善良的人通过主的人成为神圣的人而得到拯救(第27-29节)。

Из Сведенборгових дела

 

属天的奥秘 # 1999

Проучите овај одломак

  
/ 10837  
  

1999. “亚伯兰脸伏于地” 表崇拜. 这是显而易见的, 无需解释. “脸伏于地” 是上古教会, 因而古人的一种崇拜仪式. 因为 “脸” 表内在, “脸伏于地” 代表内在的谦卑状态, 并由此在犹太人的代表性教会中成为一个惯例. 真正的崇拜, 或内心的谦卑必在主面前脸伏于地, 因为这是它自然流露的行为. 事实上, 内心的谦卑等于承认自己无非是污秽, 同时承认主对这类污秽的无限怜悯. 当心里牢记这两个承认时, 心智本身就会卑微地向下朝向地狱, 并使身体俯伏. 它也不会提升自己, 直到被主提升. 这是所有真谦卑的情形, 这种谦卑还伴随着对被主的怜悯提升的一种直觉. 这就是上古教会成员的谦卑. 然而, 若崇拜并非出于内心的谦卑, 情况则迥然不同 (参看1153节).

从福音书的圣言可知, 主崇拜耶和华祂的父, 向祂祷告. 祂仿佛对着其他人而非祂自己这样做, 尽管耶和华就在祂里面. 但那时, 主所处的状态是其谦卑的状态. 该状态的性质在第一卷有所阐述, 也就是说, 那时, 祂处于来自母亲的软弱人性中. 不过, 祂越脱去这人性, 披上神性, 祂的状态就越不同, 这种状态被称为祂的荣耀状态. 在前一种状态 (谦卑状态), 祂将耶和华当作不同于祂自己的某个其他人来崇拜, 尽管耶和华就在祂里面. 因为如前所述, 祂的内在就是耶和华. 而在后一种状态, 也就是荣耀状态, 祂与耶和华说话, 就是与祂自己说话, 因为祂就是耶和华自己.

然而, 这些问题的真相无法理解, 除非人知道何为内在, 以及内在如何进入外在进行运作; 而且还知道内在与外在如何彼此截然不同, 然而又结合在一起. 这个问题可通过类似的事, 也就是通过人的内在, 以及它流入外在进行运作的方式来说明. 人有一个内在, 一个内层或理性, 和一个外在, 对此, 参看前文 (1889, 1940节). 使得人成为人, 有别于动物的, 就是人的内在. 正是凭借这内在, 人死后才能活着, 并活到永远. 也正是凭借这内在, 主才能将他提升到天使之列. 这内在就是最初形式, 人通过这最初形式变成并成为人, 主凭借这内在与人结合. 最接近主的天堂本身就是由这些人的内在组成的, 不过, 由于这内在甚至高于至内在的天使天堂, 故这些内在属于主自己. 整个人类以这种方式直接呈现于主的双目之下. 因为天堂不存在诸如出现在尘世那样的距离, 天堂之上更不存在任何距离 (参看记事,1275, 1277节).

人的这些内在本身没有任何生命, 只是接受主生命的形式. 因此, 人越处于邪恶, 无论实际的还是遗传的, 可以说就越与这属于主并与主同在的内在分离, 从而越与主分离; 因为尽管这内在已经与人联结, 并且与他不可分割, 但他越远离主, 可以说就越使自己与它分离 (参看1594节). 不过, 这种分离不是指与它完全隔绝, 因为这样此人死后就没法继续活着了; 这种分离是指下面的那些能力, 也就是他的理性人和外在人的那些能力那一方的一种分歧和不一致. 哪里有分歧和不一致, 哪里就有与主的分离; 只要没有分歧和不一致, 这人就通过内在与主结合. 人越拥有爱和仁, 越会产生结合, 因为爱和仁产生结合. 这是人的情况.

主的内在是耶和华自己, 因为祂从耶和华成孕. 耶和华无法被分割, 或像儿子从人父成孕那样变成相对的另一个. 因为与人性不同, 神性无法被分割, 只能始终是那同一个. 主将人性本质与这内在融合起来. 而且, 主的内在因是耶和华, 故与人的内在不同; 主的内在并非接受生命的形式, 而是生命本身. 祂的人性本质通过这融合也变成生命本身. 所以, 主常常说, 祂就是生命. 如约翰福音:

因为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 就赐给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 (约翰福音 5:26)

此外还有其它经文 (约翰福音 1:4; 5:21; 6:33, 35, 48; 11:25). 因此, 主越处于祂通过遗传从母亲那里得来的人性, 就越显得不同于耶和华, 并将祂当作某个其他人而非祂自己来崇拜. 而祂越脱去这人性, 就越与耶和华没有分别, 而是与祂为一. 如前所述, 前一种状态是主的谦卑状态, 而后一种状态则是祂的荣耀状态.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