Біблія

 

创世记 49:12

Дослідження

       

12 他的眼睛必因酒红润;他的牙齿必因奶白亮。

З творів Сведенборга

 

属天的奥秘 #6342

Вивчіть цей уривок

  
/ 10837  
  

6342. “流便哪, 我的长子” 表看似占据第一位的信。这从 “流便” 的代表和 “长子” 的含义清楚可知: “流便” 是指理解力中的信 (参看3861, 3866节), 和总体上教会的信仰告白 (4731, 4734, 4761节); “长子” 是指占据第一位 (参看3325节)。但信仅仅看似占据第一位 (参看3539, 3548, 3556, 3563, 3570, 3576, 3603, 3701, 4925, 4926, 4928, 4930, 4977, 6256, 6269, 6272, 6273节)。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З творів Сведенборга

 

属天的奥秘 #4247

Вивчіть цей уривок

  
/ 10837  
  

4247. “使者回到雅各那里说, 我们到了你哥哥以扫那里, 他也正来迎接你” 表良善不断流入, 以便将它们, 也就是真理变成它自己的. 这从 “哥哥 (即弟兄)” 和 “来迎接” 的含义清楚可知: “哥哥 (即弟兄)”, 就是此处的以扫, 是指良善, 也就是说, 是指主的神性属世层的良善, 如前所述; “来迎接” 是指流注, 如下文所述. 由于所指的是流注, 故所指的也是变成它自己的.

从前面数次关于该主题的阐述可以看出, 良善与真理, 良善进入真理的流注, 以及良善将真理变成自己的是何情形. 也就是说, 由此可以看出, 良善不断流入, 真理接受良善, 因为真理是良善的器皿. 除了纯正的真理外, 神性良善无法置于任何其它器皿中, 因为良善与真理彼此对应, 相互匹配. 当人处于对真理的情感 (每个人在重生之前最开始的阶段, 都是先处于对真理的情感) 时, 良善就不断流入, 只是还没有器皿, 也就是没有放置它自己, 将其变成自己的那种真理; 因为重生之初, 人还未拥有任何认知. 然而, 那时良善就不断流入, 故产生了对真理的情感; 对真理的情感并非来自其它源头, 只来自神性良善的不断努力流入. 由此明显可知, 甚至在那时, 良善也占据第一位, 并发挥主导作用, 尽管看上去似乎是真理如此行. 然而, 当人正在重生 (重生发生在人拥有认知的成年时期) 时, 良善就会显现; 因为这时, 此人更多地处于对行出真理的情感, 不再那么处于对知道真理的情感. 在此之前, 真理一直处于他的理解或认知, 但现在处于他的意愿; 当它处于意愿时, 就在此人里面了, 因为意愿构成这个人自己. 存在于人里面的反复循环是这样: 一切事实, 一切知识皆通过视觉或听觉被引入思维, 由此被引入意愿, 再由意愿通过思维被引入行为. 从记忆, 也可以说从内视或内眼开始的类似循环也是存在的, 即: 从内视开始通过思维进入意愿, 从意愿通过思维进入行为; 或若出现某种障碍, 则进入行为的努力; 一旦这种障碍被清除, 那么这种努力就会付诸实践.

由此明显可知良善以哪种方式流入真理, 并使之变成自己的. 也就是说, 首先, 属于信的一切真理通过听觉或视觉被引入, 然后被储存在记忆中, 由此被接连提升到人的思维过程, 最终被引入他的意愿. 一旦在意愿中, 它们就从那里通过思维进入行为, 或它们若不能进入行为, 就留在努力中. 这种努力本身就是一种内在行为, 因为一旦有机会, 它就会变成一种外在行为. 然而, 要知道, 尽管这种循环是存在的, 但产生这种循环的却是良善. 因为出自主的生命只流入和流经良善, 并且通过至内在的事物如此行. 谁都能看出, 通过至内在事物流入的生命产生这循环, 因为没有生命, 无物产生. 由于出自主的生命只流入和流经良善, 故可知良善就是那产生之物, 并在人拥有对真理的认知, 同时渴望接受它们的程度内流入真理, 使其成为自己的.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