बाइबल

 

创世记 29:29

पढाई करना

       

29 拉班又将婢女辟拉女儿拉结作使女。

स्वीडनबॉर्ग के कार्यों से

 

属天的奥秘 #3324

इस मार्ग का अध्ययन करें

  
/ 10837  
  

3324. “雅各说” 表真理的教义. 这从 “雅各” 的代表清楚可知, “雅各” 是指属世真理的教义 (3305节), 或也可说, 是指那些处于真理教义的人. 从这几节直到本章末尾, 所论述的主题是优先权的正当归属问题, 即: 是归于真理, 还是归于良善; 或是归于真理的教义, 还是归于良善的生活; 又或是归于为教义真理的信, 还是归于为生活良善的仁. 人若通过属世直觉判断问题, 就会以为为教义真理的信优先于为生活良善的仁. 因为他能觉察到教义的真理如何进入, 却觉察不到生活的良善如何进入; 原因在于, 前者通过外在, 即感官途径进入, 而后者通过内在途径进入. 另外, 他以为信优先, 是因为他只知道真理既教导何为良善, 就先于良善存在, 还因为人的改造是通过并照着真理实现的; 事实上, 他在良善方面得以完善的程度, 取决于能与这良善结合的真理的量, 所以良善通过真理得以完善. 然而, 他以为信为先的另外一个原因是, 人能知道真理, 也能通过真理思考和言谈, 并且表面上看似乎很积极热情, 尽管与此同时, 他并未处于良善; 他甚至出于那真理而对救恩充满信心. 这些以及许多其它因素导致人在通过感官和属世人进行判断时, 以为属信的真理先于属仁的良善到来. 但是, 所有这些观念不过是基于谬念的推理, 因为它们都是些诸如感官和属世人所看到的东西.

良善本身, 就是生活的良善是优先的. 属于生活的良善正是真理被播种于其中的土地, 并且土地的性质就决定了这些种子, 也就是信之真理如何被接受. 诚然, 真理先被储存在记忆中, 就像种子在粮仓里, 或在鸟儿嗉囊的谷物中; 但它们并不属于此人, 除非这土地预备好了. 并且这土地如何, 也就是这良善如何, 它们的生长和结实就如何. 关于这个主题, 可参看前面多处说明. 此处将引用这些内容, 好让人们知道何为良善, 何为真理, 以及优先权属于良善, 而非属于真理.

为何对良善与真理之间的区别没有清晰的认识 (2507节). 良善经由人所不知的内在途径流入, 而真理经由人所知道的外在途径获得 (3030, 3098节). 真理是接受良善的容器 (1496, 1832, 1900, 2063, 2261, 2269, 3068, 3318节). 良善承认自己的真理, 能与其结合 (3101, 3102, 3179节). 要进行极其仔细地检查并加以预防, 以免虚假与良善联结, 真理与邪恶联结 (3033, 3101, 3102节). 良善为自己形成能与之联结的真理, 因为它只承认与其一致的真理 (3161节). 真理无非是源于良善之物 (2434节).

真理是良善所取的形式 (3049节). 真理拥有良善的形像在里面, 并在良善里面拥有涌出它的自己的肖像 (3180节). 为真理的种子就植根于源自仁爱的良善中 (880节). 信若不在自己的生命, 就是爱与仁里面, 是不可能的 (379, 389, 654, 724, 1608, 2343, 2349节). 人能通过爱与仁关注构成信之教义的真理, 但反过来不行; 通过信而非爱与仁去看, 就是在人的自我后面去看, 并向后转 (2454节). 真理照着每个人所拥有的良善, 因而照着人里面纯真和仁爱的状态而复活 (1776, 3111节). 只有那些处于良善的人才会接受信之真理 (2343, 2349节). 那些没有仁爱的人不可能承认主, 因而根本不可能承认任何信之真理; 即使他们公开表明这种承认, 那也是某种缺乏内在的外在东西, 或是虚伪的产物 (2354节). 没有信就没有仁 (654, 1162, 1176, 2429节). 智慧, 聪明和记忆知识都是仁爱的儿子 (1226节). 天使因处于爱而处于聪明智慧 (2500, 2572节).

天使的生活在于仁爱的善行, 天使是仁爱的形式 (454, 553节). 对主之爱是主的 “样式”, 对邻之仁是主的 “形像” (1013节). 天使通过对主之爱察觉凡属信之物 (202节). 除爱与情感外, 没有任何事物拥有生命 (1589节). 那些拥有相爱或仁爱的人拥有主的生命 (1799, 1803节). 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就是天堂本身 (1802, 1824, 2057, 2130-2131节). 主的临在取决于爱与仁的状态 (904节). 十诫的一切诫命和信的一切事物都源于仁爱 (1121, 1798节). 若人没有仁爱, 那么信之教义的知识毫无效果, 因为教义视仁爱为自己的目的 (2049, 2116节). 若人不处于良善, 对真理的承认, 因而信仰是不可能存在的 (2261节). 敬拜的神圣取决于植入在仁爱中的信之真理的质和量 (2190节).

得救不是因信, 而是因信之生活, 也就是仁爱 (2228, 2261节). 天国属于那些拥有仁之信的人 (1608节). 在天堂, 所有人都通过他们的仁爱和衍生信仰而被看待 (1258节). 若非发自内心意愿良善, 没有人被允许进入天堂 (2401节). 凡有信的人, 只要那信含有良善, 就都得救 (2261, 2442节). 信若没有被植入在生活的良善中, 在来世就会完全消失 (2228节). 若只是思想信仰就能得救, 那么所有人都会被带入天堂; 但正是由于他们的生活阻止他们, 才导致有些人不能得救, 无法被带入天堂 (2363节). 那些坚持认为唯信得救的人因这种观念的虚假而玷污真理 (2383, 2385节). 信的果子是善行, 善行就是仁爱, 仁爱就是对主之爱, 对主之爱就是主 (1873节). 信的果子是源于爱与仁之善的果子 (3146节).

被称为得救之信的信靠或信心只可能存在于那些过着良善生活的人身上 (2982节). 良善是真理的生命 (1589节). 到什么时候才可以说真理已获得生命 (1928节). 来自主的良善流入各种真理, 但最重要的是, 它们必须是纯正的真理 (2531节). 从主所流入的良善与真理的量取决于邪恶与虚假被移除的程度 (2411, 3142, 3147节). 只要人处于邪恶, 良善就无法流入真理 (2388节). 在被良善接受之前, 真理并非真理 (2429节). 良善与真理的婚姻存在于每一个事物中 (2173, 2508, 2517节). 对良善的情感构成生命, 对真理的情感是为生命而存在 (2455节). 真理趋向于良善, 并源于良善 (2063节).

凭借流注, 真理从属世人中被召唤出来, 提升并植入在理性人里面的良善 (3085, 3086节). 当真理与良善结合时, 它就变成人自己的 (3108节). 为了真理能与良善结合, 必须得到认知和意愿的同意. 当得到意愿的同意时, 结合就会发生 (3157, 3158节). 理性人中的真理通过认知获得, 当真理与良善结合时, 它们就变成人自己的; 那时它们属于意愿, 为生命而存在 (3161节). 真理并非立刻被引入并联结于良善, 而是要经过整个一生, 以及之后 (3200节). 就像没有热的光什么也产生不了, 没有爱之善的信之真同样什么也产生不了 (3146节). 无善之真的观念是何性质, 它的光在来世是何性质 (2228节). 分离之信就像冬光, 而源于仁的信则像春光 (2231节). 那些在行为中将构成信的真理从仁分离的人无法拥有良知 (1076, 1077节). 他们将信从仁分离并声称信就得救的原因 (2231节).

人在重生期间, 主将良善注入到他里面的真理中 (2063, 2189节). 人不是凭真理, 而是凭良善重生 (989, 2146, 2183, 2189, 2697节). 人在重生期间, 主来迎接他, 并以仁之善充满他里面的真理 (2063节). 那些过着良善生活, 但没有信之真理的人, 像外邦人和小孩子, 在来世会接受信之真理, 并经历重生 (989节); 关于外邦人 (932, 1032, 2049, 2284, 2589-2604节); 关于小孩子 (2290-2293, 2302-2304节). 人凭对真理的情感重生; 重生之人出于对良善的情感行事 (1904节). 对于即将重生的人来说, 种子只能扎根于良善 (880, 989节). 重生之人所拥有的光来自仁, 而非信 (854节). 同样的真理对这个人来说可能是真理, 对那个人来说可能不怎么是真理, 而对有些人来说甚至可能是虚假, 这种变化取决于他们各自里面属于生活的良善 (2439节). 小孩子的良善, 无知之人的良善和聪明人的良善有何区别 (2280节). 谁能进入真理的认知, 进入信, 谁不能 (2689节).

教会不是教会, 除非教义的真理被植入在生活的良善中 (3310节). 构成教会的, 不是教义, 而是仁爱 (809, 916, 1798, 1799, 1834, 1844节). 教会的教义什么都不是, 除非它的成员照教义生活 (1515节). 信之教义是仁之教义 (2571节). 教会通过仁爱, 而非分离之信存在 (916节). 谁都能通过仁爱知道自己是否有敬拜的内在 (1102, 1151, 1153节). 就真理而言, 遍布全世界的主的教会到处各种各样, 但它通过仁爱而为一 (3267节). 如果所有人都拥有仁爱, 那么教会就是一个教会, 即便他们在宗教仪式和教义方面各不相同 (809, 1285, 1316, 1798, 1799, 1834, 1844节). 如果所有人都视仁, 而非信为教会的本质, 那么许多教会就会变成一个教会 (2982节). 教义有两种, 即仁之教义和信之教义; 古教会拥有仁之教义, 如今这些教义属于已遗失的事物之列 (2417节).

那些没有仁之教义的人对真理何等无知 (2435节). 而如今, 信却成了教会的本质, 人们甚至看不到, 也不留意主曾很多次谈及爱与仁的事 (1017, 2373节). 属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良善高过并优先于属信的真理, 而不是反过来 (363, 364节).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स्वीडनबॉर्ग के कार्यों से

 

属天的奥秘 #3147

इस मार्ग का अध्ययन करें

  
/ 10837  
  

3147. “又拿水给他洗脚” 表那里的洁净. 这从 “清洗的水”, 或用水清洗和 “脚” 的含义清楚可知: “清洗的水” 或用水清洗是指洁净, 如下文所述; “脚” 是指属世之物, 或也可说, 属世人中的事物 (参看2162节). 在代表性教会, 用水洗脚是一种礼仪, 由此表示洗去属世人的不洁之物. 属世人的不洁之物全都是那些属于我欲和物欲的事物. 这些不洁之物被洗去后, 良善与真理便流入进来, 因为唯独这些不洁之物阻碍良善与真理从主流入.

良善不断从主流入, 但当经由内在人或属灵人抵达外在人或属世人时, 它在那里要么被败坏, 要么被弹回, 要么被窒息. 不过, 属于我欲和物欲的事物被除去后, 良善便在那里被接受, 并结出果实, 因为此时人实践仁爱的行为. 这一事实从多种考虑可以看出来, 如当人处于不幸, 悲伤和疾病状态时, 属于外在人或属世人的事物只是沉寂下来, 这人随即开始虔诚地思考, 并意愿良善, 也开始尽可能地实践敬虔的行为. 不过, 一旦这种状态改变, 所有这些事也会改变.

在古教会, 各种 “洗” 是表示这些事的符号; 但在犹太教会, 它们则成了代表形式. 在古教会, 各种 “洗” 是有意义的符号; 而在犹太教会, 它们则成了代表形式. 这是因为古教会成员将仪式视为敬拜的某种外在行为, 他们并不认为自己通过这种清洗就能洁净, 而是相信通过洗去属世人的污秽才能洁净. 如前所述, 属世人的污秽就是属于我欲和物欲的事物. 而犹太教会成员则认为自己通过这种洗就能洁净, 既不知道, 也不想知道所指是内在的洁净.

“洗” 表示洗去那污秽, 这清楚可见于以赛亚书:

你们要洗濯, 自洁, 从我眼前除掉你们的恶行, 要止住作恶. (以赛亚书 1:16)

显然, 这里的 “洗濯” 表示使自己洁净, 除掉邪恶. 又:

主以审判之灵和清洗之灵, 将锡安女子的污秽洗去, 又将耶路撒冷的血从城当中涮净. (以赛亚书 4:3)

此处 “将锡安女子的污秽洗去, 又将耶路撒冷的血涮净” 表从恶与假中洁净. 耶利米书:

耶路撒冷啊, 你当洗去心中的恶, 使你可以得救. 恶念存在你里面要到几时呢? (耶利米书 4:14)

以西结书:

我用水洗你, 洗净你身上的血, 又用油抹你. (以西结书 16:9);

这论及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在此表示古教会. “用水洗” 表洁除虚假, “洗净血” 表清除邪恶, “用油抹” 表那时充满良善. 诗篇:

求你洗净我的罪孽, 并洁除我的罪! 求你用牛膝草洁净我, 我就干净; 求你洗涤我, 我就比雪更白. (诗篇 51:2, 7)

此处 “洗涤” 明显表示从恶及其假中洁净.

这些就是代表性教会中 “洗” 所表示的事. 为了作代表, 当他们变得不洁, 并且需要洁净时, 该教会就要求人们洗皮肤, 手, 脚, 以及衣服. 所有这些都表示属于属世人的事. 同样为了作代表, 铜造的洗濯盆, 也就是说列王纪上 (7:23-39) 所提到的 “铜海和十个铜盆” 被安在圣殿的外面; 还有亚伦和他儿子用来洗濯的铜盆被放在会幕和坛的中间, 因而在会幕外面 (出埃及记 30:18, 19, 21); 它们也表示仅外在事物或属世之物需要被洁净. 除非它们被洁净, 也就是说, 属于我欲和物欲的事物被除去, 否则, 属于对主和对邻之爱的内在事物绝无可能流入进来, 如前所述.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事, 也就是说, 外在事物需要被洁净, 以善行, 或也可说如今被称作信的果子的仁之良善为例来说明. 这些都是外在事物, 因为它们是仁爱的行为. 若不除去那些属于我欲和物欲的事物, 善行就是恶行. 在除去这些事物之前所做的行为表面上看似良善, 内里其实是邪恶. 因为所做的这些行为要么为名, 要么为利, 要么为个人的荣耀, 要么为回报. 相应地, 它们或是邀功的, 或是虚伪的, 因为属于我欲和物欲的事物使这些行为变得如此. 不过, 一旦除去这些恶, 这些行为就变成良善, 并且是仁之良善. 也就是说, 它们无关自我, 这个世界, 名声或回报, 因而不是邀功或虚伪的. 在这种情况下, 属天之爱和属灵之爱便从主流入这些行为, 并使它们变成行为上的爱与仁. 与此同时, 主还通过这些爱洁净属世人或外在人, 将其整理成序, 以便人相应地接受所流入的属天和属灵之物.

这从主给门徒洗脚时所教导的话非常清楚地看出来. 如我们在约翰福音中读到:

然后, 祂挨到西门彼得, 彼得对他说, 主啊, 你洗我的脚吗? 耶稣回答他说, 我所做的, 你如今不知道, 后来必明白. 彼得对祂说, 你永不可洗我的脚! 耶稣回答他说, 我若不洗你, 你就与我无分了. 西门彼得对祂说, 主啊, 不单我的脚, 还有手和头呢! 耶稣对他说, 凡洗过澡的人, 只要把脚一洗, 全身就干净了; 你们是乾净的, 然而不都是乾净的. (约翰福音 13:4-17)

“凡洗过澡的人, 只要把脚一洗, 全身就干净了” 表凡已被改造的人只需洁净属世之物, 也就是说, 将恶与假从他们身上除去. 这时, 一切事物就都被来自主的属灵之物的流注整理成序了. 此外, “洗脚” 是一种仁爱行为, 意味着人不应老想着别人的邪恶; “洗脚” 还是一种谦卑行为, 意味着洁除别人身上如同身体污秽那样的邪恶. 这也可从主的话明显看出来 (约翰福音 13:12-17; 路加福音 7:37, 38, 44, 46; 约翰福音 11:2; 撒母耳记上 25:41).

谁都能看出, 洗自己不是洁除人的恶与假, 只是洗去附着在人身上的脏东西. 然而, 由于洗礼是教会所规定的仪式之一, 故可知, 它含有某种特定概念, 即属灵的洗礼, 也就是洁除内在附着于人身上的污秽. 因此, 凡教会中知道这些事, 并思想心的洁净, 也就是从属世人中除去我欲和物欲的邪恶, 竭尽全力去实现的人会按照规定奉行作为外在敬拜的洗礼仪式. 但在那些不知道, 也不想知道这些事, 反以为仅洗衣, 洗皮肤, 手和脚这样的仪式就会洁净他们, 并且只要做了这些事, 他们就可以继续过着贪婪, 仇恨, 报复, 无情, 残忍 (所有这些都是属灵的污秽) 的生活之人当中, 举行仪式就是进行偶像崇拜. 尽管如此, 他们仍能通过这种仪式去作代表, 并通过代表去展现教会的某种事物, 从而在主到来之前, 天堂与人类能有某种结合. 然而, 这种结合具有这样的特点: 天堂对教会中人影响很小, 或根本没有任何影响.

犹太人和以色列人是这样: 他们根本不思想内在人, 也不愿了解有关它的任何情况, 因此对关系到死后生命的属天和属灵之物一无所知. 为防止与天堂, 因而与主的一切联系终止, 他们与表示内在事物的外在仪式牢牢绑在一起. 一般来说, 他们的被掳和灾祸都是为了外在仪式因代表的缘故而被严格执行. 正因如此, 摩西要用水洗亚伦和他儿子, 好让他们成圣 (出埃及记 29:4; 40:12; 利未记 8:6). 亚伦和他儿子在进入会幕, 或就近供职的祭坛之前, 要洗水洗脚, 免得死亡; 并且这要作他们永远的定例 (出埃及记 30:18-21; 40:30-31). 穿圣服之前, 亚伦要洗身 (利未记 16:4, 24). 要用除罪水弹在利未人身上, 以洁净他们; 他们要用剃头刀刮全身, 洗衣, 从而洁净自己 (民数记 8:6-7). 凡吃动物尸体, 哪怕是洁净动物, 或被撕裂的尸体之人, 都要用水洗衣洗澡, 若不洗自己洗澡, 他必担当自己的罪孽 (利未记 17:15-16). 凡摸了患漏症人的床, 或坐那人所坐之物的, 凡摸那人身体的, 要用水洗衣洗澡, 并且必不洁净到晚上 (利未记 15:5-7, 10-12等). 那放羊归与阿撒泻勒的人要洗身 (利未记 16:26). 求洁净的麻风病人要洗衣, 剃去毛发, 用水洗澡, 就洁净了 (利未记 14:8, 9). 甚至不洁之人所摸的器皿本身也变得不洁, 要放在水中, 并且必不洁净到晚上 (利未记 11:32). 从所有这些律法可以看出, 没有人通过洗礼的仪式而洁净内在事物, 这种人只是因上述原因而代表灵性上纯洁或洁净的人. 主在马太福音 (15:1-20) 和马可福音 (7:1-23) 非常明确地教导了这一点.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