बाइबल

 

创世记 28

पढाई करना

   

1 以撒雅各来,给他祝福,并嘱咐他:你不要娶迦南的女子为妻。

2 你起身往巴旦亚兰去,到你外祖彼土利家里,在你母舅拉班的女儿中娶一女为妻。

3 全能的神赐福给你,使你生养众多,成为多族,

4 将应许亚伯拉罕的福赐你和你的後裔,使你承受你所寄居的为业,就是亚伯拉罕的

5 以撒打发雅各走了,他就往巴旦亚兰去,到亚兰人彼土利的儿子拉班那里。拉班雅各以扫的母舅。

6 以扫以撒已经给雅各祝福,而且打发他往巴旦亚兰去,在那里娶妻,并见祝福的时候嘱咐他说:不要娶迦南的女子为妻,

7 又见雅各从父母的话往巴旦亚兰去了,

8 以扫就晓得他父亲以撒不中迦南的女子,

9 便往以实玛利那里去,在他二妻之外又娶了玛哈拉为妻。他是亚伯拉罕儿子以实玛利的女儿,尼拜约的妹子。

10 雅各出了别是巴,向哈兰走去;

11 到了一个地方,因为太阳落了,就在那里住宿,便拾起那地方的一块石头枕在头,在那里躺卧睡了,

12 梦见一个梯子立在上,梯子的顶着,有的使者在梯子上,上去来。

13 耶和华站在梯子以上(或作站在他旁边),:我是耶和华─你祖亚伯拉罕的,也是以撒的;我要将你现在所躺卧之你和你的後裔。

14 你的後裔必像上的尘沙那样多,必向东西开展;上万族必因你和你的後裔得福。

15 我也与你同在。你无论往那里去,我必保佑你,领你归回这地,总不离弃你,直到我成全了向你所应许的。

16 雅各睡醒了,耶和华真在这里,我竟不知道

17 就惧:这地方何等可畏!这不是别的,乃是的殿,也是

18 雅各起来,把所枕的石头立作柱子,浇在上面。

19 他就给那地方起名伯特利(就是神殿的意思);但那地方起先名路斯。

20 雅各许愿若与我同在,在我所行的上保佑我,又我食物衣服穿,

21 使我平平安安地回到我父亲的家,我就必以耶和华为我的

22 我所立为柱子的石头也必作的殿,凡你所赐我的,我必将十分之一献你。

   

स्वीडनबॉर्ग के कार्यों से

 

属天的奥秘 #3324

इस मार्ग का अध्ययन करें

  
/ 10837  
  

3324. “雅各说” 表真理的教义. 这从 “雅各” 的代表清楚可知, “雅各” 是指属世真理的教义 (3305节), 或也可说, 是指那些处于真理教义的人. 从这几节直到本章末尾, 所论述的主题是优先权的正当归属问题, 即: 是归于真理, 还是归于良善; 或是归于真理的教义, 还是归于良善的生活; 又或是归于为教义真理的信, 还是归于为生活良善的仁. 人若通过属世直觉判断问题, 就会以为为教义真理的信优先于为生活良善的仁. 因为他能觉察到教义的真理如何进入, 却觉察不到生活的良善如何进入; 原因在于, 前者通过外在, 即感官途径进入, 而后者通过内在途径进入. 另外, 他以为信优先, 是因为他只知道真理既教导何为良善, 就先于良善存在, 还因为人的改造是通过并照着真理实现的; 事实上, 他在良善方面得以完善的程度, 取决于能与这良善结合的真理的量, 所以良善通过真理得以完善. 然而, 他以为信为先的另外一个原因是, 人能知道真理, 也能通过真理思考和言谈, 并且表面上看似乎很积极热情, 尽管与此同时, 他并未处于良善; 他甚至出于那真理而对救恩充满信心. 这些以及许多其它因素导致人在通过感官和属世人进行判断时, 以为属信的真理先于属仁的良善到来. 但是, 所有这些观念不过是基于谬念的推理, 因为它们都是些诸如感官和属世人所看到的东西.

良善本身, 就是生活的良善是优先的. 属于生活的良善正是真理被播种于其中的土地, 并且土地的性质就决定了这些种子, 也就是信之真理如何被接受. 诚然, 真理先被储存在记忆中, 就像种子在粮仓里, 或在鸟儿嗉囊的谷物中; 但它们并不属于此人, 除非这土地预备好了. 并且这土地如何, 也就是这良善如何, 它们的生长和结实就如何. 关于这个主题, 可参看前面多处说明. 此处将引用这些内容, 好让人们知道何为良善, 何为真理, 以及优先权属于良善, 而非属于真理.

为何对良善与真理之间的区别没有清晰的认识 (2507节). 良善经由人所不知的内在途径流入, 而真理经由人所知道的外在途径获得 (3030, 3098节). 真理是接受良善的容器 (1496, 1832, 1900, 2063, 2261, 2269, 3068, 3318节). 良善承认自己的真理, 能与其结合 (3101, 3102, 3179节). 要进行极其仔细地检查并加以预防, 以免虚假与良善联结, 真理与邪恶联结 (3033, 3101, 3102节). 良善为自己形成能与之联结的真理, 因为它只承认与其一致的真理 (3161节). 真理无非是源于良善之物 (2434节).

真理是良善所取的形式 (3049节). 真理拥有良善的形像在里面, 并在良善里面拥有涌出它的自己的肖像 (3180节). 为真理的种子就植根于源自仁爱的良善中 (880节). 信若不在自己的生命, 就是爱与仁里面, 是不可能的 (379, 389, 654, 724, 1608, 2343, 2349节). 人能通过爱与仁关注构成信之教义的真理, 但反过来不行; 通过信而非爱与仁去看, 就是在人的自我后面去看, 并向后转 (2454节). 真理照着每个人所拥有的良善, 因而照着人里面纯真和仁爱的状态而复活 (1776, 3111节). 只有那些处于良善的人才会接受信之真理 (2343, 2349节). 那些没有仁爱的人不可能承认主, 因而根本不可能承认任何信之真理; 即使他们公开表明这种承认, 那也是某种缺乏内在的外在东西, 或是虚伪的产物 (2354节). 没有信就没有仁 (654, 1162, 1176, 2429节). 智慧, 聪明和记忆知识都是仁爱的儿子 (1226节). 天使因处于爱而处于聪明智慧 (2500, 2572节).

天使的生活在于仁爱的善行, 天使是仁爱的形式 (454, 553节). 对主之爱是主的 “样式”, 对邻之仁是主的 “形像” (1013节). 天使通过对主之爱察觉凡属信之物 (202节). 除爱与情感外, 没有任何事物拥有生命 (1589节). 那些拥有相爱或仁爱的人拥有主的生命 (1799, 1803节). 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就是天堂本身 (1802, 1824, 2057, 2130-2131节). 主的临在取决于爱与仁的状态 (904节). 十诫的一切诫命和信的一切事物都源于仁爱 (1121, 1798节). 若人没有仁爱, 那么信之教义的知识毫无效果, 因为教义视仁爱为自己的目的 (2049, 2116节). 若人不处于良善, 对真理的承认, 因而信仰是不可能存在的 (2261节). 敬拜的神圣取决于植入在仁爱中的信之真理的质和量 (2190节).

得救不是因信, 而是因信之生活, 也就是仁爱 (2228, 2261节). 天国属于那些拥有仁之信的人 (1608节). 在天堂, 所有人都通过他们的仁爱和衍生信仰而被看待 (1258节). 若非发自内心意愿良善, 没有人被允许进入天堂 (2401节). 凡有信的人, 只要那信含有良善, 就都得救 (2261, 2442节). 信若没有被植入在生活的良善中, 在来世就会完全消失 (2228节). 若只是思想信仰就能得救, 那么所有人都会被带入天堂; 但正是由于他们的生活阻止他们, 才导致有些人不能得救, 无法被带入天堂 (2363节). 那些坚持认为唯信得救的人因这种观念的虚假而玷污真理 (2383, 2385节). 信的果子是善行, 善行就是仁爱, 仁爱就是对主之爱, 对主之爱就是主 (1873节). 信的果子是源于爱与仁之善的果子 (3146节).

被称为得救之信的信靠或信心只可能存在于那些过着良善生活的人身上 (2982节). 良善是真理的生命 (1589节). 到什么时候才可以说真理已获得生命 (1928节). 来自主的良善流入各种真理, 但最重要的是, 它们必须是纯正的真理 (2531节). 从主所流入的良善与真理的量取决于邪恶与虚假被移除的程度 (2411, 3142, 3147节). 只要人处于邪恶, 良善就无法流入真理 (2388节). 在被良善接受之前, 真理并非真理 (2429节). 良善与真理的婚姻存在于每一个事物中 (2173, 2508, 2517节). 对良善的情感构成生命, 对真理的情感是为生命而存在 (2455节). 真理趋向于良善, 并源于良善 (2063节).

凭借流注, 真理从属世人中被召唤出来, 提升并植入在理性人里面的良善 (3085, 3086节). 当真理与良善结合时, 它就变成人自己的 (3108节). 为了真理能与良善结合, 必须得到认知和意愿的同意. 当得到意愿的同意时, 结合就会发生 (3157, 3158节). 理性人中的真理通过认知获得, 当真理与良善结合时, 它们就变成人自己的; 那时它们属于意愿, 为生命而存在 (3161节). 真理并非立刻被引入并联结于良善, 而是要经过整个一生, 以及之后 (3200节). 就像没有热的光什么也产生不了, 没有爱之善的信之真同样什么也产生不了 (3146节). 无善之真的观念是何性质, 它的光在来世是何性质 (2228节). 分离之信就像冬光, 而源于仁的信则像春光 (2231节). 那些在行为中将构成信的真理从仁分离的人无法拥有良知 (1076, 1077节). 他们将信从仁分离并声称信就得救的原因 (2231节).

人在重生期间, 主将良善注入到他里面的真理中 (2063, 2189节). 人不是凭真理, 而是凭良善重生 (989, 2146, 2183, 2189, 2697节). 人在重生期间, 主来迎接他, 并以仁之善充满他里面的真理 (2063节). 那些过着良善生活, 但没有信之真理的人, 像外邦人和小孩子, 在来世会接受信之真理, 并经历重生 (989节); 关于外邦人 (932, 1032, 2049, 2284, 2589-2604节); 关于小孩子 (2290-2293, 2302-2304节). 人凭对真理的情感重生; 重生之人出于对良善的情感行事 (1904节). 对于即将重生的人来说, 种子只能扎根于良善 (880, 989节). 重生之人所拥有的光来自仁, 而非信 (854节). 同样的真理对这个人来说可能是真理, 对那个人来说可能不怎么是真理, 而对有些人来说甚至可能是虚假, 这种变化取决于他们各自里面属于生活的良善 (2439节). 小孩子的良善, 无知之人的良善和聪明人的良善有何区别 (2280节). 谁能进入真理的认知, 进入信, 谁不能 (2689节).

教会不是教会, 除非教义的真理被植入在生活的良善中 (3310节). 构成教会的, 不是教义, 而是仁爱 (809, 916, 1798, 1799, 1834, 1844节). 教会的教义什么都不是, 除非它的成员照教义生活 (1515节). 信之教义是仁之教义 (2571节). 教会通过仁爱, 而非分离之信存在 (916节). 谁都能通过仁爱知道自己是否有敬拜的内在 (1102, 1151, 1153节). 就真理而言, 遍布全世界的主的教会到处各种各样, 但它通过仁爱而为一 (3267节). 如果所有人都拥有仁爱, 那么教会就是一个教会, 即便他们在宗教仪式和教义方面各不相同 (809, 1285, 1316, 1798, 1799, 1834, 1844节). 如果所有人都视仁, 而非信为教会的本质, 那么许多教会就会变成一个教会 (2982节). 教义有两种, 即仁之教义和信之教义; 古教会拥有仁之教义, 如今这些教义属于已遗失的事物之列 (2417节).

那些没有仁之教义的人对真理何等无知 (2435节). 而如今, 信却成了教会的本质, 人们甚至看不到, 也不留意主曾很多次谈及爱与仁的事 (1017, 2373节). 属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良善高过并优先于属信的真理, 而不是反过来 (363, 364节).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स्वीडनबॉर्ग के कार्यों से

 

属天的奥秘 #1285

इस मार्ग का अध्ययन करें

  
/ 10837  
  

1285. “那时全地只有一样的口音” 表各地的人民总体上都持守一样的教义. 这从稍后论述的圣言中 “嘴唇 (口音)” 的含义清楚可知. 本节用这几句话描述了古教会原来的状态, 也就是说, 它总体上有一种教义; 但下一节描述了它如何开始被歪曲和篡改; 由此到第九节, 则描述了它全然败坏, 以致不再有任何内在敬拜可言. 紧接着论述的主题是由希伯开始的第二代古教会; 最后论述的是第三代古教会, 也就是犹太教会的开始. 因为洪水后相继有三个教会.

至于第一代古教会, 尽管它分布甚广, 遍及全世界, 但它的口音是一样的, 它的话语也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 它共享一种教义, 无论总体还是细节; 而它的敬拜, 无论内在还是外在, 处处具有多样性, 如前一章所述, 那里说明了, 所提到的各个民族表示各种不同的教义和仪式. 情况是这样: 天堂有无数社群, 它们各不相同, 然而却是一体, 因为所有人都作为一体被主引领 (对此, 参看457, 551, 684, 685, 690节). 类似现象也存在于人里面, 因为尽管他里面有众多脏腑, 脏腑中的众多小脏腑, 器官和肢体, 其中每一个都以不同方式发挥作用, 然而全部及每一个都作为一体由一个灵魂来支配. 人体也具有类似现象, 其中力量和活动的动作各不相同, 然而全部由心脏的一个运动和肺脏的一个运动来支配, 并构成一体. 它们能以这种方式行如一体, 其原因在于, 天堂只有一个流注, 每个个体皆照自己的天性接受这流注. 该流注是情感的流注, 来自主, 祂的怜悯和生命. 尽管只有一个流注, 然而所有事物作为一体顺应和遵从. 这是天堂中人所共享的相爱的结果.

第一代古教会的情形就是这样; 因为尽管敬拜的种类有很多 (有的是内在的, 有的是外在的), 总体上和所存在的民族一样多, 具体地和构成民族的宗族一样多, 细节上和教会中人一样多, 然而它们全都有 “一样的口音, 一样的话语”; 也就是说, 它们全都有一种教义, 无论总体还是细节. 当所有人拥有相爱或仁爱时, 教义就是一种. 相爱或仁爱使他们全都合为一体, 尽管他们具有多样性, 因为他们出于多样性而构成一体. 所有人, 无论他们有多少, 哪怕不计其数, 倘若处于仁爱或相爱, 就会有一个目的, 即共同利益, 主的国和主自己. 教义和敬拜事务上的多样性如同人的感官和脏腑的多样性, 如前所述, 它们有助于整体的完善. 事实上, 主经由仁爱照着每个人的天性, 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流入和作工. 祂就这样在地上如在天上那样, 将所有人整理得井然有序, 无论总体还是细节. 主的意愿就是这样成就的, 如祂亲自所教导的, “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