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ible

 

耶利米書 52

Study

   

1 西底家登基的時候年二十歲,在耶路撒冷作王十年。他母親名叫哈慕他,是立拿人耶利米的女兒。

2 西底家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是照約雅敬一切所行的。

3 因此耶和華的怒氣在耶路撒冷猶大發作,以致將人民從自己的面前趕出。

4 西底家背叛巴比倫王。他作王第九年十初十日,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率領全軍攻擊耶路撒冷,對城安營,四圍築壘攻城。

5 於是城被圍困直到西底家王十一年。

6 初九日,城裡有大饑荒,甚至百姓都沒有糧食。

7 城被攻破,一切兵丁就在夜間從靠近王園兩城中間的,出城逃跑迦勒底人正在四圍攻城。他們就往亞拉巴逃去。

8 迦勒底軍隊追趕西底家王,在耶利哥平原追上他。他的全軍都離開他四散了。

9 迦勒底人就拿住王,帶他到在哈馬利比拉的巴比倫王那裡;巴比倫王便審判他。

10 巴比倫王在西底家眼前殺了他的眾子,又在利比拉殺了猶大的一切首領,

11 並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用銅鍊鎖著他,到巴比倫去,將他囚在監裡,直到他死的日子。

12 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十九年五初十日,在巴比倫王面前侍立的護衛長尼布撒拉旦進入耶路撒冷

13 焚燒耶和華的殿和王宮,又焚燒耶路撒冷房屋,就是各戶家的房屋

14 跟從護衛長迦勒底的全軍就拆毀耶路撒冷四圍的城牆

15 那時護衛長尼布撒拉旦將民中最窮的和城裡所剩下的百姓,並已經投降巴比倫王的人,以及大眾所剩下的人,都擄去了。

16 但護衛長尼布撒拉旦留下些民中最窮的,使他們修理葡萄園,耕種田

17 耶和華殿的銅並殿內的盆座和銅迦勒底人都打碎了,將那銅運到巴比倫去了,

18 又帶去、鏟子、蠟剪、盤子、調羹,並所用的一切銅器、

19 杯、火鼎、碗、臺、調羹、爵,無論的,護衛長也都帶去了。

20 所羅門耶和華殿所造的兩根銅個銅,並座的十隻銅牛,這切的銅多得無法可稱。

21 十八肘,厚指,是空的,圍十二肘。

22 上有銅頂,五肘;銅頂的周圍有網子和石榴,都是銅的。那子照此樣,也有石榴

23 柱子四面有九十六個石榴,在網子周圍,共有一石榴

24 護衛長拿住大祭司西萊雅、副祭司西番亞,和個把門的,

25 又從城中拿住個管理兵丁的(或譯:太監),並在城裡所遇常見王面的和檢點國民軍長的書記,以及城裡所遇見的國民六十

26 護衛長尼布撒拉旦將這些人帶到利比拉的巴比倫王那裡。

27 巴比倫王就把他們擊殺在哈馬的利比拉。這樣,猶大人被擄去離開本

28 尼布甲尼撒所擄的民數記在下面:在他第七年擄去猶大人二十名;

29 尼布甲尼撒十年從耶路撒冷擄去三十人;

30 尼布甲尼撒二十年,護衛長尼布撒拉旦擄去猶大人四十五名;共有人。

31 猶大王約雅斤被擄後三十年,巴比倫王以未米羅達元年十二二十五日,使猶大王約雅斤抬,提他出監,

32 又對他恩言,使他的位高過與他一同在巴比倫眾的位,

33 給他脫了囚服。他終身在巴比倫王面前飯。

34 巴比倫王賜他所需用的食物,日日賜他一分,終身是這樣,直到他死的日子。

   

Commentary

 

King

  
Meeting of three kings in Potsdam and Charlottenburg, 1709, by Samuel Theodor Gericke

In Genesis 14:1, kings signify apparent goods and truths having the upper hand. In the next verse, they stand for the dominant evils and falsities against which the Lord fought as he passed He grew up on Earth.

In Genesis 14:3, we see that these evils and falsities were unclean; and in Genesis 14:4, that they burst forth later. (Arcana Coelestia 1661-1664).

In Genesis 14:14-15, this signifies that the Lord gained victory over them the evils represented earlier in the chapter. (Arcana Coelestia 1711-1715)

In Isaiah 33:17, a king signifies seeing genuine truth. (Apocalypse Explained 304[31])

In Revelation 9:11, a king signifies one who is in truth from an affection for what is good, and abstractly that truth itself -- here, in the opposite sense. (Apocalypse Revealed 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