स्वीडनबॉर्ग के कार्यों से

 

属天的奥秘 #4229

इस मार्ग का अध्ययन करें

  
/ 10837  
  

4229. 第32

最后的审判 (续)

我们从第三卷 (系指拉丁文的第3卷) 开始解释主在马太福音 24章关于最后审判的预言. 这些解释被放在了那一卷最后几章的开头部分, 目前已解释到31节 (参看3353-3356, 3486-3489, 3650-3655, 3897-3901, 4056-4060节).

概括地说, 主的这些预言的内义从所给出的解释很清楚看出来, 即祂预言了教会的逐渐毁灭和最终一个新教会的建立, 其次序如下:

⑴教会成员不再知道何为良善与真理, 反而开始彼此争论它们.

⑵他们蔑视它们.

⑶他们从心里不承认它们.

⑷他们亵渎它们.

⑸由于信之真理和爱之良善仍存留在某些被称为 “选民” 的人当中, 故经上描述了那时信之真理所具有的状态.

⑹然后描述了仁的状态.

⑺最后论述了一个新教会的开始, 由最后所解释的那些话来表示, 即:

祂要差遣祂的使者, 用号筒的大声, 将祂的选民从四风, 从天这边到天那边, 都招聚了来. (马太福音 24:31)

这些话表示一个新教会的开始 (参看4060末尾节).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स्वीडनबॉर्ग के कार्यों से

 

新耶路撒冷及其天堂教义 #121

इस मार्ग का अध्ययन करें

  
/ 325  
  

121. 与爱或仁慈分离的信仰就像是冬天的光, 在此光中大地上万物休眠, 无花, 无果, 无收成. 但是有爱或仁慈的信仰就像是春天或夏天的光, 在此光中万物欣欣向荣, 硕果累累 (n. 2231, 3146, 3412, 3413). 脱离了仁爱的信仰就是冬天之光, 会把照进的天堂之光转变成浓厚的黑暗. 持有此种信仰之人会变成瞎子和蠢人 (n. 3412, 3413).

人若在教义上和生活中把信仰与仁爱分离, 他就处于黑暗中. 他不知何为真理, 且深陷谬误之中, 这就是灵性的黑暗 (n. 9186). 他们投身于谬误之中, 从而行为邪恶 (n. 3325, 8094). 在谬误中不可自拔 (n. 4721, 4730, 4776, 4783, 4925, 7779, 8313, 8765, 9224). 圣言对他们是关闭的 (n. 3773, 4783, 8780). 对于主经常教导的关于爱和仁慈, 人的行为就是他所结的果子等, 他们毫不在意, 视若无睹 (n. 1017, 3416) 他们既不知道何为良善, 也不知道何为属天之爱, 何为仁爱 (n. 2517, 3603, 4136, 9995).

与仁爱分离的信仰就不是信仰 (n. 654, 724, 1162, 1176, 2049, 2116, 2343, 2349, 2417, 3849, 3868, 6348, 7039, 7342, 9783). 在来世这样的信仰将消亡 (n. 2228, 5820). 当人仅仅把信仰作为唯一重要的原则时, 这起点上的谬误就败坏了他持有的真理 (n. 2335). 这样的人不接受任何劝导, 因为违背他所信奉的原则 (n. 2385). 唯独信仰的教义败坏仁爱 (n. 6353, 8094). 该隐, 含, 流便, 埃及的长子和非利士人, 就代表把信仰和仁爱分离之人 (n. 3325, 7097, 7317, 8093).

认为唯靠信仰就能得救的人, 会为邪恶的生活找借口. 生活邪恶之人并没有信仰, 因为他们没有仁爱 (n. 3865, 7766, 7778, 7790, 7950, 8094). 他们的内在被来自邪恶的谬误念头啃噬, 却不自知 (n. 7790, 7950). 因此良善与他们无法结缘 (n. 8981, 8983). 在来世, 他们既反对良善, 又对抗行为良善之人 (n. 7097, 7127, 7317, 7502, 7545, 8096, 8313). 心地单纯又明智之人, 知道何为良善的生命, 并因而知道何为仁爱, 却不知道脱离了仁爱的信仰是何光景 (n. 4741, 4754).

教会的一切事物都与良善和真理有关, 因此与仁爱和信仰有关 (n. 7752-7754). 在真理植入人的生命, 并从仁爱之心发出良善行为以前, 教会不在他里面 (n. 3310). 仁爱, 而不是与仁爱分离的信仰构成教会 (n. 809, 916, 1798, 1799, 1834, 1844). 教会的核心是仁爱 (n. 1799, 7755). 因此没有仁爱之处就没有教会 (n. 4766, 5826). 如果从仁爱出发去看待一切, 而不纠缠在信仰教义的内容和敬拜仪式的差异上, 教会就会合一 (n. 1285, 1316, 1798, 1799, 1834, 1844, 2385, 2982, 3267, 3451). 如果仁爱被置于首位, 而信仰位于其次, 教会将会何等良善? (n. 6269, 6272). 每个教会都始于仁爱,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转向信仰, 最后变得只有信仰 (n. 1834, 1835, 2231, 4683, 8094). 末期教会没有信仰, 因为没有了仁爱 (n. 1843). 敬拜主在于过仁爱的生活 (n. 8254, 8256). 敬拜的实质取决于仁爱的性质 (n. 2190).

外在教会的人若虔心仁爱, 就会开通他的内在 (n. 1100, 1102, 1151, 1153). 古教会的教义是生活的教义, 也是仁爱的教义, 不是分隔仁爱唯独信仰的教义 (n. 2385, 2417, 3419, 3420, 4844, 6628, 7259-7262).

当主更新人的时候, 主在他的良善和仁爱中播种并植入真理 (n. 2063, 2189, 3310). 否则信仰真理的种子不能扎根 (n. 880). 于是依照人受纳仁爱的性状和量度, 良善和真理也相应增长 (n. 1016). 被更新之人经历的光不是发自信仰, 而是发自仁爱照亮信仰的路途 (n. 854). 当人被重生时, 信仰的真理被人欣然接受, 心旷神怡, 因为他喜悦如此. 随后真理伴着同样的感受再次临到, 因为信仰真理已经融入人的情感 (n. 2484, 2487, 3040, 3066, 3074, 3336, 4018, 5893).

生命中爱主并仁爱友邻的人, 在永生里一无所缺, 因为他们与主联结. 但是只有信仰却与仁爱分离之人, 结局就大不一样 (n. 7506, 7507). 能与人永远同在的, 是他仁爱的生命特性, 若只有信仰就不是这样 (n. 8256). 过着仁爱生活的人, 在来世沐浴在幸福喜乐之中, 且有增无减 (n. 823). 天堂的祝福从主流入仁爱, 也就是人鲜活的生命中; 却不流入没有仁爱的信仰 (n. 2363). 天堂里, 所有人的价值都以仁爱来衡量, 而绝非离开了仁爱的信仰 (n. 1258, 1394). 天堂里的所有人, 皆以爱来与他人联结 (n. 7085). 没有人仅仅靠思考良善就被天堂接纳, 他必须乐意行出良善才可以 (n. 2401, 3459). 行为良善若不与意愿良善和思考良善相谐和, 就没有救赎, 其内在之人与外在之人也没有融通 (n. 3987). 只有奉行仁爱和对主的信仰之人, 才在来世被主接纳 (n. 2343).

良善永远渴望并努力将自己与真理融合, 仁爱也同样渴望并竭力与信仰融合 (n. 9206, 9207, 9495). 仁爱的良善认识它自己的信仰真理, 信仰真理也认识它自己的仁爱的良善(n. 2429, 3101, 3102, 3161, 3179, 3180, 4358, 5807, 5835, 9637). 结果, 每一条信仰的真理必有一项仁爱的良善与之配合 (n. 3834, 4096, 4097, 4301, 4345, 4353, 4364, 4368, 5365, 7623-7627, 7752-7762, 8530, 9258, 10555). 它们的配合就像婚姻 (n. 1904, 2173, 2508). 根据主的圣言, 婚姻的法则是合二为一(n. 10130, 10168, 10169). 信仰和仁爱也是如此 (n. 1094, 2173, 2503). 因此, 凡是真信仰, 它必以仁爱为基础 (n. 2228, 2839, 3180, 9783). 由于良善是每个事物的实相, 真理则是此实相的美好表达; 相应的, 仁爱是教会的实质, 信仰就是良善在教会的彰显 (n. 3409, 3180, 4574, 5002, 9145). 信仰的真理从植根于仁爱的良善获得生命; 意思是, 仁爱就是按照信仰的真理去生活 (n. 1589, 1947, 2571, 4070, 4096, 4097, 4736, 4757, 4884, 5147, 5928, 9154, 9667, 9841, 10729). 只有在仁爱里的信仰才有生命. 一个信仰若不奉献仁爱, 这信仰里就没有良善 (n. 2261, 4368). 人若只是知道和思考信仰, 他的信仰就没有生命. 但是当人向往信仰并真正行动时, 信仰就进入他的生命 (n. 9224).

仅凭信仰没有拯救; 获得拯救要按照信仰的真理去生活, 这样的生活是仁爱 (n. 379, 389, 2228, 4663, 4721). 虽然在教会中人被教导唯信就可得救, 但他如果仍然因正义而行正义, 因良善而行良善, 他就能得救. 因为实际上他在奉行仁爱 (n. 2442, 3242, 3459, 3463, 7506, 7507). 如果仅靠对信仰的钻研深思就能获救, 那么所有人都能获救 (n. 2361, 10659).

仁爱构建人内在的天堂, 没有仁爱的信仰则不能 (n. 3513, 3584, 3815, 9832, 10714, 10715, 10721, 10724). 在天堂里, 一切都依据仁爱来评价, 而不是根据信仰 (n. 1258, 1394, 2361, 4802). 信仰不能使人与主联结, 与主联结是通过活出信仰教导的真理 (n. 9380, 10143, 10153, 10310, 10578, 10645, 10648). 主是生命树, 出自仁爱的善行是果子, 信仰是树叶(译者: 生命树, 果子, 树叶的出处见创世纪 2:9; 3:22, 24; 启示录 2:7; 22:2, 14) (n. 3427, 9337). 信仰是“小光”, 良善是“大光” (译者: 指创世纪 1:16的大光与小光)(n. 30-38).

主的属天国度的天使不知道何为信仰, 因此他们从不提及信仰; 但是主的属灵国度的天使谈论信仰, 因为他们推论真理的内涵 (n. 202, 203, 337, 2715, 3246, 4448, 9166, 10786). 主的属天国度的天使只说是, 是或不, 不; 但是, 当讨论关于信仰内容的属灵真理时, 主的属灵国度的天使, 会对它们的是与否进行推论 (n. 2715, 3246, 4448, 9166, 10786). 这就解释了主下面的话:

你们的话, 是, 就说是; 不是, 就说不是; 若再多说, 就是出于那恶者(马太福音 5:37)

属天天使如此做为的原因, 是因为他们即刻将信仰真理纳入他们的生命, 而不是像属灵天使那样, 先把它们存储在记忆里. 因此, 属天天使对信仰的所有事物, 有更高的觉察能力 (n. 202, 585, 597, 607, 784, 1121, 1387, 1398, 1442, 1919, 5113, 5897, 6367, 7680, 7877, 8521, 8780, 9936, 9995, 10124).

信靠或信心, 很显然这里指的是拯救的信仰, 仅仅见于那些在生命中践行良善, 也因此具有仁爱的人 (n. 2982, 4352, 4683, 4689, 7762, 8240, 9239-9245). 很少人知道这种信心是什么 (n. 3868, 4352).

相信来自主的真理和相信主的区别 (n. 9239, 9243). 知道一些真理是一回事, 认可它们是另一回事, 建立对其的信仰更是另一回事 (n. 896, 4319, 5664). 信仰分事实层面, 有理性层面, 还有属灵层面 (n. 2504, 8078). 信仰的第一阶段是承认主 (n. 10083). 从主流入并与人同在的一切都是良善(n. 1614, 2016, 2751, 2882, 2883, 2891, 2892, 2904, 6193, 7643, 9128).

因为劝说而接受的信仰, 不是信仰 (n. 2343, 2682, 2689, 3427, 3865, 8148).

由于种种原因, 看起来好像信仰位于仁爱之先, 但这是一个错觉 (n. 3324). 仅仅通过理性之光就可看出, 良善(因而仁爱), 是第一位的; 真理 (因而信仰), 是第二位的 (n. 6273). 良善或者仁爱事实上位于首位, 或者说是教会的首位要素; 真理或者信仰是第二位的, 或者说是教会的次位要素, 尽管看上去不是这样 (n. 3324, 3325, 3330, 3336, 3494, 3539, 3548, 3556, 3570, 3576, 3603, 3701, 3995, 4337, 4601, 4925, 4926, 4928, 4930, 5351, 6256, 6269, 6272, 6273, 8042, 8080, 10110). 在古教会有过同样的争论, 就是信仰和仁爱何者为先, 或者说何者为教会的长子 (n. 367, 2435, 3324).

  
/ 325  
  

史威登堡读书会翻译,刘广斌修译 (English Meaning: translated by Swedenborg Study Team, revised by Guang Bin Liu)

स्वीडनबॉर्ग के कार्यों से

 

属天的奥秘 #2015

इस मार्ग का अध्ययन करें

  
/ 10837  
  

2015. “君王从你而出” 表一切真理皆来自祂. 这从 “君王” 的含义清楚可知, 无论在圣言的历史部分还是预言部分, “君王” 都指真理, 这在前面有所论述 (1672节), 但没有充分阐明. 从 “列族” 表良善, “君王” 表真理可以看出圣言内义的性质, 还能看出内义距离字义何等遥远. 人在阅读圣言, 尤其历史部分时, 只会以为那里所提到的 “民族” 就是民族, “君王” 就是君王, 因而以为圣言本身所论述的真正主题是民族和君王. 殊不知, 民族和君王的概念一到天使那里就完全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良善与真理. 这一点看上去肯定显得很奇怪, 而且的确是一个悖论, 然而, 却是千真万确的. 若考虑到以下事实, 谁都能明白这个问题: 即若在圣言中, “民族” 表示民族, “君王” 表示君王, 那么主的圣言和其它历史或作品一样, 几乎不包含任何事物, 因而纯粹是世俗事件. 而事实上, 圣言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神性, 因而是属天和属灵的.

仅举一例. 本节经文说, 亚伯拉罕极能生殖, 列族必从他而立, 君王必从他而出. 这句经文不就是纯粹的世俗事件, 根本不是天上的事吗? 因为这些事只含有世俗的荣耀, 而在天堂, 世俗的荣耀根本什么都不是. 但是, 若这是主的圣言, 那它必含有天堂的荣耀, 而无一丝世俗的荣耀. 所以, 字义在上达天堂时会完全被抹掉, 消失不见, 它会被净化得无一丝世俗之物掺杂. 因为 “亚伯拉罕” 并非指亚伯拉罕, 而是指主; 他 “极能生殖” 并非指他的后代极其繁多, 而是指主人性本质的良善会无限增多; “列族” 不是指诸民族, 而是指良善; “君王” 也不是指君王, 而是指真理. 尽管如此, 字面上的历史仍是真实的历史, 因为亚伯拉罕的确有这样一段对话, 他也的确极能生殖, 并且列族和君王从他而出.

“君王” 表真理, 这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 以赛亚书:

外邦人必建筑你的城墙, 他们的王必服事你. 你也必吃列族的奶, 又吮列王的乳. (以赛亚书 60:10, 16)

“列族的奶” 和 “列王的乳” 绝非字面上的意思, 而是具有内义, 表示被赋予良善, 在真理上得到指教. 耶利米书:

那时就有坐大卫宝座的君王和首领, 或坐车, 或骑马进入这城的各门. (耶利米书 17:25; 22:4)

“或坐车, 或骑马” 是一个预言, 它表示富有认知之物. 这从先知书中的很多经文清楚看出来. 因此, 就内义而言, “君王进入这城的各门” 表他们要被赋予信之真理. 这就是圣言的天堂之义, 而世俗的字义会逐渐变成天堂之义.

同一先知书:

耶和华在烈怒中藐视君王和祭司. 锡安的门, 都陷入土地内, 祂将她的门闩毁坏折断. 君王和首领落在列族中, 再没有律法. (耶利米哀歌 2:6, 9)

此处 “君王” 表信之真理, “祭司” 表仁之良善, “锡安” 表教会, 它被毁灭, 它的门闩被折断. 因此, “君王和首领落在列族中”, 也就是说, 真理及其所属一切将完全被驱逐, 以致 “再没有律法”, 即信之教义荡然无存. 以赛亚书:

在这孩子还不晓得弃恶择善之先, 你所憎恶的那二王之地必致见弃. (以赛亚书 7:16)

这论及主的到来. “那地必致见弃” 表那时不复存在的信. “王” 是指将被憎恶的信之真理.

同一先知书:

我必向列族举手, 向万民竖立我的大旗, 他们必将你的众子怀中抱来, 将你的众女肩上扛来. 列王必作你的养父, 他们的王后必作你的乳母. (以赛亚书 49:22, 23)

“列族” 和 “众女” 表良善, “万民” 和 “众子” 表真理, 如第一卷所示. “列族” 表良善 (1259, 1260, 1416, 1849节); “众女” 也表良善 (489-491节); 而 “万民” 表真理 (1259, 1260节); “众子” 也表真理 (489, 491, 533, 1147节). 因此, “君王” 一般表真理, 他们必被这真理滋养, 而他们的 “王后” 表良善, 他们必通过这良善被乳养. 无论你说良善与真理, 还是那些被良善与真理所主导的人, 意思都一样.

又:

他必洗净许多民族, 君王要闭口. 因所未曾传与他们的, 他们必看见; 未曾听见的, 他们要明白. (以赛亚书 52:15)

这论及主的到来. “民族” 表那些被良善的情感所激励的人, “君王” 表那些被真理的情感所激励的人. 诗篇:

现在, 君王啊! 你们应当省悟; 世上的审判官啊, 你们该受管教! 当存畏惧事奉耶和华, 又当存战兢而快乐. 当亲吻儿子, 恐怕祂发怒, 你们便在道中灭亡. (诗篇 2:10-12)

“君王” 表那些由真理所主导的人, 他们凭真理在很多地方也被称作 “王的众子”. 此处 “儿子” 表主, 他在此叫做儿子, 是因为他是真理本身, 是一切真理的源头.

启示录:

他们唱新歌. 你配拿书卷, 配揭开其印. 你使我们成为我们神的君王和祭司, 我们要在地上执掌王权. (启示录 5:9, 10)

此处由真理所主导的人被称作 “君王”. 在马太福音中, 主也称他们为 “王的众子”:

那撒好种的就是人子, 田地就是世界, 好种就是王的众子, 稗子就是那恶者的众子. (马太福音 13:37, 38)

启示录:

第六位天使把碗倒在伯拉大河上, 河水就干了, 要给那从日出之地所来的众王预备道路. (启示录 16:12)

“伯拉” 明显不是指伯拉, “从日出之地所来的众王” 也不是指从那个地区来的众王. “伯拉” 的含义可见于前文 (120, 1585, 1866节), 从那里明显可知, “从日出之地所来的众王的道路” 表源于爱之善的信之真.

又:

得救的列族要在城的光里行走, 地上的君王必将自己的荣耀归与那城. (启示录 21:24)

此处 “列族” 表由良善所主导的人, “地上的君王” 表那些由真理所主导的人. 这也可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 即此处的细节并非历史, 而是预言. 又:

地上的君王与坐在众水上的大淫妇行淫, 喝醉了她淫乱的酒. (启示录 17:2)

还有:

巴比伦用她邪淫大怒的酒把列族灌醉了. 地上的君王与她行淫. (启示录 18:3, 9)

此处同样很明显, “地上的君王” 并非指君王, 因为所论述的主题是对信之教义, 即真理的歪曲和亵渎, 也就是 “邪淫”. “地上的君王” 表被歪曲和亵渎的真理.

又:

你所看见的那十角就是十王, 他们还没有得国, 但他们一时之间要和兽同得权柄, 与王一样. 他们同心合意将自己的能力权柄给那兽. (启示录 17:12, 13)

“王” 在此并非指王, 谁都能明显看出来这一点. 若所指的是王, 那么 “十王一时之间要得权柄, 与王一样” 就完全无法理解, 下面这些话也一样, 启示录:

我看见那兽和地上的君王, 并他们的众军都聚集, 要与骑白马的并祂的众军争战. (启示录 19:19)

该章13节公开声称, 骑白马的那一位就是神之道; 经上说与它争战的地上君王都聚集起来. “兽” 表被玷污的爱之善; “君王” 表被亵渎的信之真; 这些被称为 “地上的君王”, 是因为它们存在于教会 (“地” 是指教会, 参看662, 1066, 1067, 1262节). “白马” 表对真理的认知; “骑白马的” 表圣言. 这一事实在但以理书 (11章) 更为明显, 那里描述了 “南方王” 和 “北方王” 之间的战争, 这些术语表示真理与虚假的争战. 此处所描述的争战也被描述为历史上所发生的战争.

“王” 表真理. 由此可见, 当主被称作王和祭司时, 内义表示什么; 还可看出, 君王和祭司代表主的哪种本质属性. 君王代表祂的神性真理, 祭司代表祂的神性良善. 主作为王统治宇宙所凭借的一切秩序法则就是真理; 而作为祭司统治宇宙, 并且也主宰真理所凭借的一切法则就是良善. 因为唯独通过真理统治会将所有人都罚入地狱; 但通过良善统治则会把他们从地狱提上来, 并将其举升天堂 (参看1728节). 就主而言, 由于这二者, 即良善与真理联结在一起, 所以在古时, 它们由与祭司职份合在一起的王权来代表. 如麦基洗德, 他既是撒冷王, 同时也是至高神的祭司 (创世记 14:18). 后来, 在犹太人 (代表性教会就以自己的形式设立在他们中间) 当中, 祂由审判官和祭司来代表, 之后由诸王来代表.

不过, 由于 “王” 代表真理, 而真理不应是权力最大的, 原因如前所述, 即它们会定罪, 所以, 想要拥有王的想法十分令人厌恶, 以至于犹太人为此受到责备. 就其本身而言, 真理的性质被描述为王的权利 (撒母耳记上 8:11-18); 此前, 在摩西五经 (申命记 17:14-18), 他们通过摩西被指示要拣选源于良善的纯正真理, 而不要拣选虚假的真理; 不能以推理和记忆知识亵渎它. 这些就是刚才提到的摩西五经中的经文所给出的有关立王的指示所包括的考虑事项. 单从字义上看, 没人明白这一切. 然而, 这一切从内义所包含的细节清楚看出来. 因此, 很明显, “王” 和 “王权” 无非代表和表示真理.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