स्वीडनबॉर्ग के कार्यों से

 

属天的奥秘 #4229

इस मार्ग का अध्ययन करें

  
/ 10837  
  

4229. 第32

最后的审判 (续)

我们从第三卷 (系指拉丁文的第3卷) 开始解释主在马太福音 24章关于最后审判的预言. 这些解释被放在了那一卷最后几章的开头部分, 目前已解释到31节 (参看3353-3356, 3486-3489, 3650-3655, 3897-3901, 4056-4060节).

概括地说, 主的这些预言的内义从所给出的解释很清楚看出来, 即祂预言了教会的逐渐毁灭和最终一个新教会的建立, 其次序如下:

⑴教会成员不再知道何为良善与真理, 反而开始彼此争论它们.

⑵他们蔑视它们.

⑶他们从心里不承认它们.

⑷他们亵渎它们.

⑸由于信之真理和爱之良善仍存留在某些被称为 “选民” 的人当中, 故经上描述了那时信之真理所具有的状态.

⑹然后描述了仁的状态.

⑺最后论述了一个新教会的开始, 由最后所解释的那些话来表示, 即:

祂要差遣祂的使者, 用号筒的大声, 将祂的选民从四风, 从天这边到天那边, 都招聚了来. (马太福音 24:31)

这些话表示一个新教会的开始 (参看4060末尾节).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

स्वीडनबॉर्ग के कार्यों से

 

新耶路撒冷及其天堂教义 #120

इस मार्ग का अध्ययन करें

  
/ 325  
  

120. 摘自《天堂的奥秘》

人若不知道宇宙万物都关乎良善与真理, 以及任何事物之完美离不开这两者的合一, 也就不知道教会的诸事务都与信仰和爱有关, 使教会深入人心离不开这两者的合一 (n. 7752-7762, 9186, 9224). 宇宙间按照神性秩序设计的万事万物, 都关乎良善与真理以及它们的珠联璧合 (n. 2452, 3166, 4390, 4409, 5232, 7256, 10122, 10555). 真理属于信仰, 良善属于爱 (n. 4352, 4997, 7178, 10367). 这就是在本书11-27节中讨论良善和真理的原因. 理解了良善和真理的特性, 以及当它们合一或分离时各自的光景, 人可以在前面的描述里, 简单的用‘爱’置换‘良善’, 用‘信仰’置换‘真理’, 然后据此落实在行动上. 从而得出判断, 总结出信仰和爱的关系.

若想成为真正的人, 就必须知道人的各方面都与他内在的认知和意志, 以及它们的协同有关. 不知道这些的人, 就不能清楚地知道教会的各个方面, 都与信仰和爱以及它们的协同有关, 只有如此教会才可以深入人心 (n. 2231, 7752-7754, 9224, 9995, 10122). 人有两种基本能力, 一种被称为认知, 另一种被称为意志 (n. 641, 803, 3623, 3539). 认知是为了接受真理而设计, 因此关乎信仰的道理; 意志是为接受良善而设计, 所以关乎爱的内涵 (n. 9300, 9930, 10064). 这就是为什么在本书28-35节里, 讨论意志和认知的原因. 通过那些讨论, 在了解了当信仰与爱协同时, 以及当它们背离时各自不同的光景, 并思考活在意志里的爱, 和活在认知里的信, 人就可以得出关于信仰和爱的结论.

人都有内在和外在, 或者内在之人和外在之人; 属天堂的一切都联结于人的内在, 而属世的诸事都发生在他的外在, 内在与外在之人的联结就像是灵界和物质界的联结. 人若不知道这些, 就不知道什么是属灵信仰和属灵之爱 (n. 4392, 5132, 8610). 人有内在之人和外在之人, 内在之人是属灵之人, 而外在之人是俗世之人 (n. 978, 1015, 4459, 6309, 9701-9709). 真正的信仰是属灵的, 若信仰扎根于内在之人, 这就是真信仰, 爱也一样 (n. 1594, 3987, 8443). 此外, 人越热爱信仰的真理, 这真理于他就越有灵性 (n. 1594, 3987). 本书前面36-53节讲述了内在之人和外在之人. 通过比较信仰和爱具有灵性时的光景, 以及没有灵性时的光景, 就可以对信仰和爱做出总结, 并推论出何种信仰和爱能成就教会, 何者不能.

  
/ 325  
  

史威登堡读书会翻译,刘广斌修译 (English Meaning: translated by Swedenborg Study Team, revised by Guang Bin Liu)

स्वीडनबॉर्ग के कार्यों से

 

属天的奥秘 #1017

इस मार्ग का अध्ययन करें

  
/ 10837  
  

1017. 为了说明增多的性质取决于情感的性质, 以接受下列信条者为例, 该信条是: 唯独信拯救人, 即便这人没做出任何善行, 也就是没有任何仁爱. 持此信条之人因此将信从仁那里分离出去, 这种人之所以将信从仁分离出去, 不仅因为他从小就接受这样的信条, 还因为他的确认为, 若有人声称仁爱或仁爱的行为是信的本质, 并因此过一种虔诚的生活, 这人必会将功德置于行为中, 尽管这是个错误的假设. 于是, 他拒绝仁爱, 视仁爱的行为毫无价值, 因而唯独持守信的观念. 而缺乏其本质, 即仁爱的信根本不是信. 只要认定这个信条, 他就决不会出于对良善的情感行事, 只会出于乐趣所固有的情感行事, 而这乐趣就是他可以在恶欲毫无约束的情况下生活. 凡属这一类的人都会通过很多事来确认唯信. 他行事不是出于对真理的情感, 而是出于自我的荣耀, 是为了他能因此显得比别人更伟大, 更有学问, 更高尚, 从而在名利场中爬得更高. 他出于伴随这情感的快乐如此行事, 这快乐会使具有确认性质的事物增多. 因为就象前面说的, 情感的性质决定了增多的性质. 一般来说, 若基本信条是虚假的, 那它只会产生虚假, 因为一切事物都会顺应基本信条. 事实上, 我通过亲身经历得知这一点, 关于这些经历, 蒙主慈悲, 我会在别处予以描述. 那些认定诸如有关唯信的这类信条, 根本不受仁爱主导之人, 毫不理会, 甚至仿佛看不到主多次针对爱和仁所说的一切话 (如马太福音 3:8-9; 5:7, 43-48; 6:12, 15; 7:1-20; 9:13; 12:33; 13:8, 23; 18:21-23 至末尾; 19:19; 21:34, 40-41, 43; 22:34-39; 24:12-13; 马可福音 4:18-20; 11:13-14, 20; 12:28-35; 路加福音 3:8-9; 6:27-39, 43-49; 7:47; 8:8, 14-15; 10:25-28; 12:58-59; 13:6-10; John 3:19, 21; 5:42; 13:34-35; 14:14-15, 20-21, 23; 15:1-19; 21:15-17).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