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創世記 9

Studie

   

1 賜福給挪亞和他的兒子,對他們:你們要生養眾多,遍滿了

2 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都必驚恐,懼怕你們,連上一切的昆蟲並裡一切的魚都交付你們的

3 凡活著的動物都可以作你們的食物。這一切我都賜你們,如同菜蔬一樣。

4 惟獨帶著血,那就是他的生命,你們不可

5 流你們血、害你們命的,無論是獸是,我必討他的罪,就是向各的弟兄也是如此。

6 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因為造人是照自己的形像造的。

7 你們要生養眾多,在上昌盛繁茂。

8 曉諭挪亞和他的兒子

9 我與你們和你們的裔立約,

10 並與你們這裡的一切活物─就是飛牲畜、走,凡從方舟裡出來的活物─立約。

11 我與你們立約,凡有血的,不再被洪水滅絕,也不再有洪水毀壞了。

12 :我與你們並你們這裡的各樣活物所立的永約是有記號的。

13 我把虹放在彩中,這就可作我與立約的記號了。

14 我使彩蓋的時候,必有虹現在彩中,

15 我便記念我與你們和各樣有血的活物所立的約,水就再不氾濫、毀壞一切有血的物了。

16 虹必現在彩中,我見,就要記念我與上各樣有血的活物所立的永約。

17 對挪亞:這就是我與上一切有血之物立約的記號了。

18 出方舟挪亞的兒子就是、含、雅弗。含是迦南父親

19 這是挪亞的個兒子,他們的後裔分散在全

20 挪亞作起農夫來,栽了一個葡萄園

21 了園中的酒便了,在帳棚裡赤著身子。

22 迦南父親見他父親赤身,就到外邊告訴他兩個弟兄。

23 於是和雅弗拿件衣服搭在肩上,倒退著進去,給他父親蓋上;他們背著臉就不見父親的赤身。

24 挪亞醒了酒,知道兒子向他所作的事,

25 迦南當受咒詛,必給他弟兄作奴僕的奴僕;

26 耶和華是應當稱頌的!願迦南的奴僕。

27 使雅弗擴張,使他住在的帳棚裡;又願迦南作他的奴僕。

28 洪水以,挪亞又活了五十年。

29 挪亞共活了五十歲就死了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1050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1050.“凡有血肉的一切活的灵魂” 表整个人类. 这一点从 “凡有血肉的活的灵魂” 的含义清楚可知. 人皆都因着他里面的活物而被称为活的灵魂. 若人里面没有某种活物, 即没有某种纯真, 仁爱和怜悯, 或相似, 同类性质, 他决不能存活, 更不用说作为一个人活着. 人在婴儿和儿童期就从主那里接受这点纯真, 仁爱和怜悯, 这可从婴儿和儿童期的状态明显看出来. 人那时所接受的事物会保存在他里面, 所保存的事物在圣言中被称为 “余留”, 就是人里面唯独属于主之物. 当人成年时, 如此保存的这些余留就是使他有可能成为一个人的那个东西. 关于这些余留, 可参看前文 (468, 530, 560-563, 576节).

人在婴儿和儿童期所拥有的纯真, 仁爱和怜悯的状态能使人成为一个人, 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 即人不象动物那样生来就能进行生命活动, 而是一切都要学习. 然后, 他所学到的东西通过训练变成习惯, 可以说对他而言变得很自然. 若不学习, 人甚至不会走路, 说话, 其它事也一样. 对人而言, 这些活动通过运用可以说变得很自然. 纯真, 仁爱和怜悯的状态也是如此, 它们自婴儿时就被灌输到人里面. 没有这些状态, 他连动物都不如. 然而, 这些状态是人学不来的状态, 而是他从主那里所接受的白白的恩赐, 主将它们保存在人里面. 它们连同信之真理就是所谓的余留, 唯独属于主. 人成年后越是摧毁这些状态, 就越成为一个死人. 当人正重生时, 这些状态就是重生的开始, 他会被带入这些状态; 因为主藉着这些余留作工, 如前所述.

在此被称为 “凡有血肉的活的灵魂” 的, 就是存留在每个人身上的这些余留. “凡有血肉的” 表每个人, 因而表整个人类, 这一点从圣言各处 “血肉” 的含义明显看出来 (参看574节). 如马太福音:

若不减少那日子, 凡有血气的, 总没有一个得救的. (马太福音 24:22; 马可福音 13:20)

约翰福音:

耶稣说, 父啊, 愿你荣耀你的儿子, 正如你曾赐给他权柄, 管理凡有血气的. (约翰福音 17:1, 2)

以赛亚书:

耶和华的荣耀必然显现, 凡有血气的必一同看见. (以赛亚书 40:5)

又:

凡有血气的, 必都知道我耶和华是你的救主 (以赛亚书 49:26).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