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以西結書 16:2

Studie

       

2 人子啊,你要使耶路撒冷知道他那些可憎的事,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6239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6239. “你在他们以后所生的后裔” 表以后所生的内层真理与良善。这从 “后裔” 和 “他们以后” 的含义清楚可知: “后裔” 是指属于信与仁的事物 (参看613, 2020, 2584节), 因而是指真理与良善; “他们以后” 是指以后所生的内层事物。之所以表示内层事物, 是因为以后从内在所生的事物更为内在。事实上, 以前所生的那些事物相继作为手段或方法而服务于内在, 以便产生以后所生的更为内在的事物, 因为内在逐渐将属世层提升到自己这里。

这一点从构成人里面理解力的一切的产生明显看出来; 因为人一开始是感官的, 或说在感官层面, 后来变得越来越内在, 直到他能充分利用自己的理解力。通过信与仁所实现的新一代或新生与此类似。正因如此, 人是逐渐得以完善的 (参看前面关于当人正在重生时, 逐渐提升到内层的说明, 6183节)。

在圣言中, “后裔 (经上或译为族类、后代、世代、代、出身、出世、出生)” 表示属于信与仁的事物, 这是因为就内义而言, 所指的是属灵的出生, 而非其它出生。在诗篇, 所表示的也是这种后裔:

他们必大大地害怕, 因为神在义人的族类中。(诗篇 14:5)

“义人的族类” 表示从良善流出的真理, 因为 “义人” 论及良善。以赛亚书:

他们必不徒然劳碌, 也不在惊恐中生产后代。因为他们都是蒙耶和华赐福的种。(以赛亚书 65:23)

又:

谁做成这事, 从起初宣召历代呢?就是我耶和华; 我是首先的, 也与末后的同在。(以赛亚书 41:4)

以西结书:

你的根源, 你的出身, 是在迦南地; 你父亲是亚摩利人, 你母亲是赫人。论到你出世的景况, 在你出生的日子没有为你断脐带, 也没有用水洗你, 好使我看见。(以西结书 16:3, 4)

这段经文论及耶路撒冷的可憎, 很明显, “出生” 或 “后代” 表示灵义上的出生或后代。

以赛亚书:

像永恒之日、不朽的世代兴起一样。(以赛亚书 51:9)

“永恒之日” 表示上古教会的状态和时间。之所以用 “永恒” 来论及上古教会, 是因为这个教会处于对主之爱的良善, 该良善因直接从主流出, 故被称为 “永恒”; “不朽的世代” 表示源于这良善的良善。

与此类似的事也出现在摩西五经中:

你当追想永恒之日, 思念代代之年。(申命记 32:7)

此处 “永恒之日” 表示大洪水之前的上古教会的状态和时间, 该教会是一个属天教会; “代代之年” 表示大洪水后古教会的状态和时间, 该教会是一个属灵教会; 此处论述的是这些教会。

约珥书:

犹大必存到永远, 耶路撒冷必存到代代。(约珥书 3:20)

“永远” 在此论及犹大, 是因为 “犹大” 代表属天教会 (3881节); “代代” 论及耶路撒冷, 是因为 “耶路撒冷” 表示属灵教会 (402节)。

以赛亚书:

惟有我的公义永远长存, 我的救恩直到代代。(以赛亚书 51:8)

此处 “永远” 论及爱之良善, 因为 “公义” 论及这良善 (612, 2235节); “代代” 论及信之良善。

诗篇:

你的国是万世永恒的国; 你的统治代代长存。(诗篇 145:13)

此处意思也一样; 因为除非 “永恒” 论及属天之物, “代代” 论及属灵之物, 否则只提及其中一个就行了; 用这二者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重复。

属于信之状态的事物也由以下律法来表示: 私生子直到十代不可入耶和华的会 (申命记 23:2); 亚扪人或是摩押人甚至直到十代不可入耶和华的会 (申命记 23:3), 以东人和埃及人第三代可以入耶和华的会 (申命记 23:8)。在十诫中, 同样表示与信之状态有关的事物, 在那里, 经上说: 恨耶和华神的, 祂必追讨自父及子, 直到三四代的罪 (出埃及记 20:5)。

“后裔 (经上或译为族类、后代、世代、代、出身、出世、出生)” 之所以表示属于信与仁的事物, 是因为就灵义而言, 所指的是与重生有关的事物, 或已经重生的人, 而非别的出生。在圣言中, “生产”、“生育”、“怀孕” 也一样; 这些词表示信与仁的生产、生育和怀孕 (1145, 1255, 3860, 3868, 4668, 5160, 5598节)。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