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出埃及記 25

Studie

   

1 耶和華曉諭摩西

2 你告訴以色列人當為我送禮物來;凡甘樂意的,你們就可以收下歸我。

3 所要收的禮物:就是、銅,

4 藍色紫色、朱紅色線,細麻,山羊毛,

5 染紅的公羊皮,海狗,皂莢

6 點燈的並做膏香料

7 紅瑪瑙與別樣的寶,可以鑲嵌在以弗得和胸牌上。

8 又當為我造聖所,使我可以住在他們中間

9 製造帳幕和其中的一切器具都要照我所指示你的樣式。

10 要用皂莢做一櫃,長二肘半,寬一肘半,一肘半。

11 要裡外包上精,四圍鑲上牙邊。

12 也要鑄,安在櫃的腳上;這邊兩,那邊兩

13 要用皂莢做兩根杠,用包裹。

14 要把杠穿在櫃旁的內,以便抬櫃。

15 這杠要常在櫃的內,不可抽出來。

16 必將我所要賜你的法版放在櫃裡。

17 要用精做施恩座(施恩:或作蔽罪;下同),長二肘半,寬一肘半。

18 要用子錘出兩個基路伯來,安在施恩座的兩頭。

19 這頭做基路伯,那頭做基路伯基路伯要接連塊,在施恩座的兩頭。

20 基路伯翅膀,遮掩施恩座。基路伯要臉對臉,朝著施恩座。

21 要將施恩座安在櫃的上邊,又將我所要賜你的法版放在櫃裡。

22 我要在那裡與你相會,又要從法櫃施恩座上基路伯中間,和你說我所要吩咐你傳給以色列人的一切事。

23 要用皂莢做一張桌子,長二肘,寬一肘,一肘半。

24 要包上精,四圍鑲上牙邊。

25 桌子的四圍各做一掌寬的橫梁,橫梁上鑲著牙邊。

26 要做,安在桌子的角上,就是桌子上的角。

27 子的地方要挨近橫梁,可以穿杠抬桌子

28 要用皂莢做兩根杠,用包裹,以便抬桌子

29 要做桌子上的盤子、調羹,並奠酒的爵和瓶;這都要用精製作。

30 又要在桌子上,在我面前,常擺陳設餅。

31 要用精做一個燈臺燈臺的座和榦與杯、球、,都要接連一塊錘出來。

32 臺兩旁要杈出個枝子:這旁個,那旁個。

33 這旁每枝上有個杯,形狀像杏,有球,有;那旁每枝上也有個杯,形狀像杏,有球,有。從臺杈出來的個枝子都是如此。

34 臺上有個杯,形狀像杏,有球,有

35 臺每兩個枝子以有球與枝子接連一塊。臺出的個枝子是如此。

36 球和枝子要接連塊,都是塊精錘出來的。

37 要做臺的盞。祭司要點這,使燈光對照。

38 燈臺的蠟剪和蠟花盤也是要精的。

39 做燈臺和這一切的器具要用精一他連得。

40 要謹慎做這些物件,都要照著在上指示你的樣式。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9552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9552. “石榴” 表关于良善的记忆知识. 这从 “石榴” 的含义清楚可知,

“石榴” 是指关于良善的记忆知识. 既有关于良善的记忆知识, 也有关于真理的记忆知识;

“石榴” 表示前者,

“花” 表示后者, 灯台被它们围绕和装饰.

“石榴” 表示关于良善的记忆知识, 这一点从提到它们的其它经文明显看出来; 如这些经文:

那地有小麦, 大麦, 葡萄树, 无花果树, 石榴树.(申命记 8:8)

哈该书:

种子还没有在仓里, 葡萄树, 无花果树, 石榴树都没有结果子.(哈该书 2:19)

“小麦, 大麦, 仓里的种子” 表示属天事物, 包含内在的和外在的;

“葡萄树, 无花果树, 石榴树” 表示处于自己秩序的属灵和属世事物. 这些事物的最低层或最末层就是属于属世和感官人的记忆知识; 这就是为何经上最后提到 “石榴”.

西番雅书:

耶和华必毁灭亚述. 群畜, 就是那民族的各样野兽, 必卧在她中间. 鹈鹕和麻鳽要宿在它的石榴树上.(西番雅书 2:13, 14)

“宿在它的石榴树上的鹈鹕和麻鳽” 表示由存在于良善的记忆知识中的邪恶所产生的虚假. 阿摩司书:

我看见主站在祭坛旁边, 祂说, 你要击打石榴树, 使柱子震动; 打碎它们, 都落在头上; 众人当中为首的, 要打碎, 他们中最后的, 我必用剑杀戮.(阿摩司书 9:1)

“击打石榴树” 表示通过邪恶所产生的虚假摧毁良善的记忆知识; 然后, 经上之所以说 “柱子” 震动, 是因为 “柱子” 是指属世层的真理 (7847节);

“用剑杀戮最后的” 表示以这种方式摧毁最低层的事物; 因为 “剑” 是指与虚假争战并摧毁它的真理, 或与真理争战并摧毁它的虚假 (2799, 4499, 6353, 7102, 8294节).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