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民數記 10

Studie

   

1 耶和華曉諭摩西

2 你要用子做兩枝號,要錘出來的,用以招聚會眾,並叫眾起行。

3 吹這號的時候,全會眾要到你那裡,聚集會幕口。

4 若單吹枝,眾首領,就是以色列軍中的統領,要聚集到你那裡。

5 吹出大聲的時候,東邊安的都要起行。

6 二次吹出大聲的時候,南邊安的都要起行。他們將起行,必吹出大聲。

7 但招聚會眾的時候,你們要吹號,卻不要吹出大聲。

8 亞倫子孫作祭司的要吹這號;這要作你們世世代永遠的定例。

9 你們在自己的,與欺壓你們的敵人打仗,就要用號吹出大聲,便在耶和華─你們的面前得蒙紀念,也蒙拯脫離仇敵。

10 在你們快樂的日子和節期,並朔,獻燔祭和平安祭,也要吹號,這都要在你們的面前作為紀念。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11 第二年二二十日,彩從法櫃的帳幕收上去。

12 以色列人就按站往前行,離開西乃的曠野,彩停住在巴蘭的曠野。

13 這是他們照耶和華摩西所吩咐的,初次往前行。

14 按著軍隊首先往前行的是猶大的纛。統領軍隊的是亞米拿達的兒子拿順。

15 統領以薩迦支派軍隊的是蘇押的兒子拿坦業。

16 統領西布倫支派軍隊的是希倫的兒子以利押。

17 帳幕拆卸,革順的子孫和米拉利的子孫就抬著帳幕先往前行。

18 按著軍隊往前行的是流便的纛。統領軍隊的是示丟珥的兒子以利蓿。

19 統領西緬支派軍隊的是蘇利沙代的兒子示路蔑。

20 統領迦得支派軍隊的是丟珥的兒子以利雅薩。

21 哥轄人抬著聖物先往前行。他們未到以前,抬帳幕的已經把帳幕支好。

22 按著軍隊往前行的是以法蓮的纛,統領軍隊的是亞米忽的兒子以利沙瑪。

23 統領瑪拿西支派軍隊的是比大蓿的兒子迦瑪列。

24 統領便雅憫支派軍隊的是基多尼的兒子亞比但。

25 在諸末後的是但的纛,按著軍隊往前行。統領軍隊的是亞米沙代的兒子亞希以謝。

26 統領亞設支派軍隊的是俄蘭的兒子帕結。

27 統領拿弗他利支派軍隊的是以南的兒子亞希拉。

28 以色列人按著軍隊往前行,就是這樣。

29 摩西對他岳父(或作:內兄)─米甸人流珥的兒子何巴─我們要行路,往耶和華所應許之地去;他曾:我要將這地賜你們。現在求你和我們同去,我們必厚待你,因為耶和華指著以色列人已經應許處。

30 何巴回答:我不去;我要回本本族那裡去。

31 摩西:求你不要離開我們;因為你知道我們要在曠野安營,你可以當作我們的眼目。

32 你若和我們同去,將來耶和華有甚麼處待我們我們也必以甚麼處待你。

33 以色列人離開耶和華的,往前行了的路程;耶和華的約櫃在前頭行了的路程,為他們尋找安歇的地方。

34 他們拔往前行,日間有耶和華的彩在他們以上。

35 約櫃往前行的時候,摩西耶和華阿,求你興起!願你的仇敵四散!願恨你的人從你面前逃跑

36 約櫃停住的時候,他就耶和華阿,求你回到以色列的萬人中!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真实的基督教 # 285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853  
  

285. 因為此律法成就了主與人,人與主之間的合作關係, 所以被稱為"約"與"見證"。被稱為"約", 因其發揮紐帶的聯結作用; 被稱為"見證", 因其證實了這種合作關係。在聖言中, "約"表示一種合作關係, 而"見證"表示對約定的確證。這就是為何有兩塊石版, 一塊適於上帝,另一塊適於我們。這種合作的關係由上帝提供, 不過只有在我們行出自己那塊石版所寫內容時才發生這種關係。主一直同在並期望進入, 只是我們當運用主所賜的自由意志去打開那門。因為祂說:"看啊!我站在門外叩門, 若有人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 我要進到他那裡去, 我與他, 他與我一同坐席"(啟示錄3:20)。

律法刻於其上的石版被稱為"立約之版", 安放石版之櫃因此被稱為"約櫃", 其中的律法被稱為"約"(參看民數記10:33;申命記4:13, 23; 5:2-3; 9:9;約書亞記3:11;列王記上8:21;啟示錄11:19;以及其它章節)。

因為"約"或"立約"表示合作的關係, 聖言中論到主, 說祂將成為"眾民的約(和合本譯成'中保', 原文為'約')"(以賽亞書42:6; 49:9)。祂還被稱為"立約的使者(或約的天人)"(瑪拉基書3:1), 祂的血被稱為"立約的血"(馬太福音26:28;撒迦利亞書9:11;出埃及記24:4-10)。這就是為何聖言被稱為"舊約"與"新約"的原因。立約是為了仁愛,友好,聯盟與連接。

  
/ 853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