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創世記 21

Studie

   

1 耶和華按著先前的話眷顧撒拉,便照他所的給撒拉成就。

2 亞伯拉罕年老的時候,撒拉懷了孕;到的日期,就給亞伯拉罕生了一個兒子

3 亞伯拉罕給撒拉所生的兒子起名以撒

4 以撒生下來第八日,亞伯拉罕照著所吩咐的,給以撒行了割禮

5 兒子以撒生的時候,亞伯拉罕年一歲。

6 撒拉使我喜笑,凡見的必與我一同喜笑;

7 :誰能預先對亞伯拉罕撒拉要養嬰孩呢?因為在他年老的時候,我給他生了一個兒子

8 孩子漸長,就斷了奶。以撒斷奶的日子,亞伯拉罕設擺豐盛的筵席。

9 當時,撒拉見埃及人夏甲給亞伯拉罕所生的兒子戲笑,

10 就對亞伯拉罕:你把這使女和他兒子趕出去!因為這使女的兒子不可與我的兒子以撒一同承受產業。

11 亞伯拉罕因他兒子的緣故很憂愁。

12 亞伯拉罕:你不必為這童子和你的使女憂愁。凡撒拉對你的話,你都該從;因為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

13 至於使女的兒子,我也必使他的後裔成立一國,因為他是你所生的。

14 亞伯拉罕起來,拿餅和一皮袋了夏甲,搭在他的肩上,又把孩子交他,打發他走。夏甲就走了,在別是巴的曠野走迷了路。

15 皮袋的用盡了,夏甲就把孩子撇在小樹底

16 自己走開約有一箭之遠,相對而:我不忍見孩子,就相對而,放聲大哭。

17 見童子的聲音;的使者從呼叫夏甲:夏甲,你為何這樣呢?不要害怕已經見童子的聲音了。

18 起來!把童子抱在懷(原文作)中,我必使他的後裔成為國。

19 使夏甲的眼睛明亮,他就見一口,便去將皮袋盛滿了,給童子喝。

20 保佑童子,他就漸長,在曠野,成了弓箭手。

21 在巴蘭的曠野;他母親埃及給他娶了一個妻子

22 當那時候,亞比米勒同他軍長非各對亞伯拉罕:凡你所行的事都有的保佑。

23 我願你如今在這裡指著對我起誓,不要欺負我與我的兒子,並我的子孫。我怎樣厚待了你,你也要照樣厚待我與你所寄居這的民。

24 亞伯拉罕:我情願起誓。

25 從前,亞比米勒的僕人霸佔了一口亞伯拉罕為這事指責亞比米勒。

26 亞比米勒:誰做這事,我不知道,你也沒有告訴我,今日我才見了。

27 亞伯拉罕和牛了亞比米勒,人就彼此立約。

28 亞伯拉罕隻母羔另放在一處。

29 亞比米勒問亞伯拉罕:你把這隻母羊羔另放在一處,是甚麼意思呢?

30 :你要從我裡受這隻母羊羔,作我這口的證據。

31 所以他給那地方起名別是巴,因為他們人在那裡起了誓。(別是巴就是盟誓的井的意思)

32 他們在別是巴立了約,亞比米勒就同他軍長非各起身回非利士去了。

33 亞伯拉罕在別是巴栽上一棵垂絲柳樹,又在那裡求告耶和華─永生神的名。

34 亞伯拉罕非利士人寄居了多日。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2341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2341. “罗得为他们预备筵席” 表住在一起. 这从 “筵席” (feast) 的含义清楚可知. 筵席在圣言中经常被提及, 在内义上表示住在一起. 如耶利米书:

耶和华的话临到他: 你不可进入宴乐 (feast) 的家, 与他们同坐吃喝. (耶利米书 16:8)

在这一章, 先知被吩咐了很多事, 好让他通过这些事表明良善不可与邪恶相联, 真理不可与虚假相联的必要性. 在其它事中, 他被要求 “不可进入宴乐 (feast) 的家”, 这表示善与真不可和恶与假同居.

以赛亚书:

在这山上, 万军之耶和华必为万民用肥甘设摆筵席, 用陈酒和满髓的肥甘并澄清的酒设摆筵席. (以赛亚书 25:6)

此处 “山” 表对主之爱 (795, 1430节). 凡具有这爱的, 皆与主同居在 “筵席” 所表示的善与真中, “满髓的肥甘” 是指良善 (353节); “陈酒和澄清的酒” 是指源于良善的真理 (1071节).

在犹太教会, 献祭时由祭物制成的筵席无非代表主与人同居在祭祀所表示的爱的圣物中 (2187节). 后来, 这事由圣餐来代表, 在初期教会, 圣餐被称为筵席.

创世记 21章讲述了亚伯拉罕在以撒断奶那天大摆筵席 (21:8), 这筵席就代表并由此表示住在一起, 以及主的神性与其人之理性的初次结合. 就内义而言, “筵席” 在其它具有同样的含义, 这也可从以下事实推断出来, 即筵席是很多聚集的场合, 他们全都充满爱与仁, 并彼此敞开心扉, 一起乐享开心的感觉, 也就是爱与仁的情绪.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