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以西結書 27

Studie

   

1 耶和華的又臨到我說:

2 人子啊,要為推羅作起哀歌

3 :你居住口,是眾民的商埠;你的交易通到許多耶和華如此:推羅啊,你曾:我是全然美麗的。

4 你的境界在中,造你的使你全然美麗

5 他們用示尼珥的松樹做你的一切板,用利巴嫩的香柏樹做桅杆,

6 用巴珊的橡樹做你的槳,用象牙鑲嵌基提海的黃楊木為坐板(或譯:艙板)。

7 你的篷帆是用埃及繡花細麻布做的,可以做你的大旗;你的涼棚是用以利沙藍色紫色布做的。

8 西頓和亞發的居民作你盪槳的。推羅啊,你中間的智慧人作掌舵的。

9 迦巴勒的老者和聰明人都在你中間作補縫的;一切泛隻和水手都在你中間經營交易的事。

10 波斯人、路德人、弗人在你軍營中作戰士;他們在你中間懸盾牌和頭盔,彰顯你的尊榮。

11 亞發人和你的軍隊都在你四圍的牆上,你的望樓也有勇士;他們懸盾牌,成全你的美麗

12 他施人因你多有各類的財物,就作你的客商,拿、鉛兌換你的貨物。

13 雅完人、土巴人、米設人都與你交易;他們用人口和銅器兌換你的貨物。

14 陀迦瑪族用戰馬並騾兌換你的貨物。

15 底但人與你交易,許多作你的碼頭;他們拿象牙烏木與你兌換(或譯:進貢)。

16 亞蘭人因你的工作很多,就作你的客商;他們用綠寶石、紫色布繡貨、細麻布、珊瑚、紅寶石兌換你的貨物。

17 猶大以色列的人都與你交易;他們用米匿的麥子、餅、蜜、、乳香兌換你的貨物。

18 大馬色人因你的工作很多,又因你多有各類的財物,就拿黑本酒和白羊毛與你交易。

19 威但人和雅完人拿紡成的線、亮、桂皮、菖蒲兌換你的貨物。

20 底但人用高貴的毯子、鞍、屜與你交易。

21 亞拉伯人和基達的一切首領都作你的客商,用羔、公綿、公山與你交易。

22 示巴和拉瑪的商人與你交易,他們用各類上好的香料、各類的寶,和黃兌換你的貨物。

23 哈蘭人、干尼人、伊甸人、示巴的商人,和亞述人、基抹人與你交易。

24 這些商人以美好的貨物包在繡花藍色包袱內,又有華麗的衣服裝在香柏木的箱子裡,用捆著與你交易。

25 他施的隻接連成幫為你運貨,你便在中豐富極其榮華。

26 盪槳的已經把你盪到大水之處,東中將你打破

27 你的資財、物件、貨物、水手、掌舵的、補縫的、經營交易的,並你中間的戰士和人民,在你破壞的日子必都沉在中。

28 你掌舵的呼號之聲一發,郊野都必震動。

29 凡盪槳的和水手,並一切泛掌舵的,都必登岸。

30 他們必為你放聲痛,把塵土撒在上,在灰中打滾;

31 又為你使頭上光禿,用麻布束腰,號咷痛哭,苦苦悲哀。

32 他們哀號的時候,為你作起哀歌哀哭,說:有何城如推羅﹖有何城如他在中成為寂寞的呢﹖

33 你由上運出貨物,就使許多國民充足;你以許多資財、貨物使上的君豐富。

34 你在深水中被打破的時候,你的貨物和你中間的一切人民,就都沉下去了。

35 居民為你驚奇;他們的君都甚恐慌,面帶愁容。

36 各國民中的客商都向你發嘶聲;你令人驚恐,不再存留於世,直到永遠

   

Bible

 

如申命记 3:9

Studie

       

9 (這黑門山,西頓人稱為西連,亞摩利人稱為示尼珥),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5954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5954. “又给他们各人一套新衣服” 表始于良善的真理。这从 “衣服” 的含义清楚可知, “衣服” 是指真理, 如下文所述。因此, “新衣服” 是指新真理; 当真理在良善中开始时, 它们就变新, 因为那时它们获得了生命。所论述的主题是属世人与属灵人, 或外在人与内在人的联结。当联结正在实现时, 真理就会发生变化并变新, 因为它们从流入它们的良善那里获得了生命, 如刚才所述 (5951节)。“换衣服” 代表披上神圣真理, 这也是 “换衣服” 的起源 (参看4545节)。

在圣言中, “衣服 (或译衣裳)” 之所以表示真理, 是因为真理包裹良善, 几乎如同血管包裹血液, 或纤维包裹灵。“衣服” 有真理的意思, 是因为灵人, 以及天使看上去都穿着衣服, 并且各自都照着属于他的真理而着装。看上去身穿白衣的, 那些处于作为通向良善之路的信之真理的灵人或天使; 而看上去身穿闪亮衣服的, 是那些处于从良善发出的信之真理的灵人或天使。因为良善通过真理发光, 产生光辉 (参看5248节)。

灵人和天使看上去穿着衣服, 这一点从圣言中提到天使显现的地方也能看出来, 如马太福音:

坐在主坟墓上的天使像貌如同闪电, 衣服洁白如雪。(马太福音 28:3)

启示录:

我看见二十四位长老坐在宝座上, 身穿白衣。(启示录 4:4)

启示录:

骑在白马上的穿着溅了血的衣服; 祂的名称为神之道。在天上的众军骑着白马, 穿着细麻衣, 又白又洁, 跟随祂。(启示录 19:11, 13, 14)

“衣服洁白如雪” 和 “白色的细麻衣” 表示神圣真理, 因为洁白和闪亮论及真理 (3301, 3993, 4007, 5319节), 原因是它们最靠近光, 从主发出的光就是神性真理。这解释了为何当主变了形像时, 祂衣服显如光; 马太福音:

耶稣就变了形像, 脸面明亮如日头, 衣裳洁白如光。(马太福音 17:2)

在教会, 众所周知, “光” 是指神性真理; 但从诗篇清楚看出来, 它被比作 “衣裳”:

耶和华披上亮光, 如披衣裳。(诗篇 104:2)

“衣服或衣裳” 是指真理, 这一点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明显看出来, 如马太福音:

王进来观看宾客, 见那里有一个没有穿礼服的人。就对他说, 同伴哪, 你到这里来, 怎么不穿礼服呢?于是, 他就被丢在外边的黑暗里。(马太福音 22:11-13)

至于 “不穿礼服的人” 是谁, 可参看前文 (2132节)。以赛亚书:

锡安哪!你要醒来; 醒来; 披上你的能力。圣城耶路撒冷啊, 穿上你华美的衣服!因为从今以后, 未受割礼、不洁净的, 必不再进入你中间。(以赛亚书 52:1)

“华美的衣服 “表示源于良善的真理。

以西结书:

我也使你身穿绣花衣服, 穿上海狗皮鞋, 并用细麻布给你束腰, 用丝绸披在你身上。你的衣服是细麻布和丝绸并绣花衣; 吃的是细面、蜂蜜并油。(以西结书 16:10, 13)

这论及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在此表示属灵的古教会, 该教会是在上古教会气绝之后由主建立的。赋予该教会的真理以 “衣服” 来描述; “绣花衣” 是指记忆知识, 当记忆知识是纯正的时, 它在来世看似绣花衣, 又看似有网眼的织物, 正如我蒙允许所看到的。“细麻衣和丝绸” 是指源于良善的真理; 但在天堂, 这些织物是极其明亮和透明的, 因为它们在天堂之光中。

同一先知书:

你的帆是用埃及绣花细麻布做的; 你的篷是用以利沙岛的蓝色、紫色布做的。(以西结书 27:7)

这论及推罗, 推罗代表对真理与良善的认知 (1201节)。当这些认知是纯正的时, 它们就是 “埃及绣花细麻布”; “蓝色、紫色布” 表示由此衍生的良善, 或真理之良善。

诗篇:

王女极其荣华, 她的衣服是用金线绣的; 她要穿刺绣衣服, 被引到王前。(诗篇 45:13, 14)

“王女” 表示对真理的情感; “她的衣服是用金线绣的” 表示拥有良善在里面的真理; “刺绣衣服” 表示最低级的真理。

启示录:

然而在撒狄, 你还有几个名字是未曾污秽自己衣服的; 他们要穿白衣与我同行, 因为他们是配得过的。凡得胜的, 必穿白衣。(启示录 3:4, 5)

“未曾污秽衣服” 表示没有用虚假玷污真理。

启示录:

那儆醒, 看守衣服, 免得赤身而行, 叫他们见他羞耻的, 有福了。(启示录 16:15)

“衣服” 以同样的方式表示真理。这就是 “那儆醒, 看守衣服, 免得赤身而行, 叫他们见他羞耻的” 所表示的。

撒迦利亚书:

约书亚穿着污秽的衣服, 站在使者面前。使者吩咐站在他面前的说, 你们要脱去他污秽的衣服。又对约书亚说, 看哪, 我使你的罪孽离开你, 要给你换上衣服。(撒迦利亚书 3:3, 4)

“污秽的衣服” 表示被源于邪恶的虚假玷污的真理; 因此, 当脱去这些衣服, 穿上其它衣服时, 经上说: “看哪, 我使你的罪孽离开你”。谁都能知道, 罪孽不会因换了衣服就消失; 谁也都能由此得出结论: 换衣服是代表行为, 正如洗衣服也是代表行为一样, 当百姓自洁时, 如当他们靠近西乃山时 (出埃及记 19:14), 当他们从污秽之物中洁净时 (利未记 11:25, 40; 14:8, 9; 民数记 8:6, 7; 19:21; 31:19-24), 就会被吩咐洗衣服。

事实上, 从污秽之物中洁净是通过信之真理实现的, 因为这些真理教导何为良善, 何为仁爱, 何为邻舍, 何为信仰, 以及主、天堂和永生的存在。没有教导人的真理, 人们就不知道这些事, 甚至不知道它们的存在。凭自己, 除了爱自己爱世界的良善是属于人的唯一良善外, 谁还知道别的?因为这二者构成他生命的快乐。若不通过信之真理, 谁能知道还有别的良善能被赋予人, 即对神之爱的良善, 或对邻之仁的良善?有谁知道这些良善拥有天上的生命在里面, 或这些良善在此人不再爱自己胜过他人, 爱世界胜过天堂的范围内从主经由天堂流入?由此清楚可知, 洗衣服所代表的洁净通过信之真理实现。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