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ble

 

出埃及記 16

Studie

   

1 以色列全會眾從以琳起行,在出埃及後第二個十五日到了以琳和西乃中間、汛的曠野。

2 以色列全會眾在曠野向摩西亞倫發怨言,

3 :巴不得我們埃及耶和華的下;那時我們旁邊,飽足。你們將我們領出來,到這曠野,是要叫這全會眾都餓阿!

4 耶和華摩西:我要將糧食從降給你們。百姓可以出去,每收每的分,我好試驗他們遵不遵我的度。

5 第六,他們要把所收進的預備好了,比每所收的多一倍。

6 摩西亞倫以色列眾人:到了晚上,你們要知道耶和華將你們從埃及領出來的。

7 早晨,你們要耶和華的榮耀,因為耶和華見你們向他所發的怨言了。我們算甚麼,你們竟向我們發怨言呢?

8 摩西耶和華晚上你們早晨你們食物得飽;因為你們向耶和華發的怨言,他都見了。我們算甚麼,你們的怨言不是向我們發的,乃是向耶和華發的。

9 摩西亞倫:你告訴以色列全會眾:你們就近耶和華面前,因為他已經見你們的怨言了。

10 亞倫正對以色列全會眾說話的時候,他們向曠野觀,不料,耶和華的榮光在中顯現。

11 耶和華曉諭摩西

12 我已經以色列人的怨言。你告訴他們:到黃昏的時候,你們要早晨必有食物得飽,你們就知道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13 到了晚上,有鵪鶉飛來,遮滿了早晨四圍的地上有水。

14 水上升之後,不料,野地面上有如白的小圓物。

15 以色列人見,不知道是甚麼,就彼此對問:這是甚麼呢?摩西對他們:這就是耶和華你們吃的食物。

16 耶和華所吩咐的是這樣:你們要按著各的飯量,為帳棚裡的,按著數收起來,各拿一俄梅珥。

17 以色列人就這樣行;有多收的,有少收的。

18 及至用俄梅珥量一量,多收的也沒有餘,少收的也沒有缺;各按著自己的飯量收取。

19 摩西對他們:所收的,不許甚麼留到早晨

20 然而他們不摩西的話,內中有留到早晨的,就生了;摩西便向他們發怒。

21 他們每日早晨,按著各的飯量收取,日頭一發熱,就消化了。

22 第六,他們收了雙倍的食物,每人兩俄梅珥。會眾的官長告訴摩西

23 摩西對他們耶和華這樣:明安息日,是向耶和華守的安息日。你們要烤的了,要的就了,所剩下的都留到早晨

24 他們就照摩西的吩咐留到早晨,也不,裡頭也沒有蟲子。

25 摩西:你們今天這個罷!因為今天是向耶和華守的安息日;你們在田野必不著了。

26 可以收取,第七乃是安息日,那一天必沒有了。

27 第七,百姓中有人出去收,甚麼也不著。

28 耶和華摩西:你們不肯守我的誡命和律,要到幾時呢?

29 你們耶和華既將安息日賜你們,所以第六他賜你們兩的食物,第七在自己的地方,不許甚麼出去。

30 於是百姓第七安息了。

31 這食物,以色列嗎哪;樣子像芫荽子,顏色是白的,滋味如同攙蜜的薄餅。

32 摩西耶和華所吩咐的是這樣:要將一滿俄梅珥俄梅珥就是伊法十分之一)嗎哪留到世世代,使後人可以見我當日將你們領出埃及,在曠野所給你們的食物。

33 摩西亞倫:你拿個罐子,盛滿俄梅珥嗎哪,存在耶和華面前,要留到世世代

34 耶和華怎麼吩咐摩西亞倫就怎麼行,把嗎哪放在法櫃前存留。

35 以色列人嗎哪共四十年,直到進了有人居住之,就是迦南的境界。

36 俄梅珥就是伊法十分之一。

   

Ze Swedenborgových děl

 

属天的奥秘 # 8522

Prostudujte si tuto pasáž

  
/ 10837  
  

8522. “味道如同蜜饼” 表良善是令人快乐的, 因为它一开始是真理, 但通过快乐被作成了良善. 这从 “味道”, “饼” 和 “蜜” 的含义清楚可知: “味道” 论及属于良善的快乐, 因为它对应于变得智慧的快乐 (3502, 4793节); “饼” (cake) 是指属灵良善 (7978节); “蜜” 是指属世的快乐 (5620, 6857节). 从这些含义可推知, “味道如同蜜饼” 表示良善是令人快乐的, 因为它通过快乐由真理作成. 此处描述了属灵良善, 即它源于何处, 如何产生, 因而也描述了它的性质. 也就是说, 就其最初起源而言, 它是真理, 但因以下事实而被作成良善: 它从意愿, 因而从情感进入行为. 因为凡人出于情感所意愿的, 都被视为良善, 并因此也被称为良善. 然而, 这良善若不通过属于属世人的快乐, 就无法产生. 属灵人通过它们被引入这良善; 并且一旦被引入这良善, 他就能拥有对它的感觉. 这就是 “吗哪的味道如同蜜饼” 所表示的.

  
/ 10837  
  

Thanks to our friends at swedenborgwork.com for thei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the New Christian Bible Study site. ( 衷心感谢”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网”许可我们使用该中文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