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斯威登堡的著作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主篇#0

学习本章节

/65  
  

目录

一、整部圣经论述主;主是圣言, 3

二、主成全了律法的一切是指祂应验了圣言的一切, 12

三、主降世是为了征服地狱,荣耀祂的人身,十字架, 14

四、主并未通过十字架受难除去罪,而是担当了它们, 17

五、主功德的转稼无非是悔改之后罪得赦免, 19

六、就神性人身而言,主被称为神的儿子;就圣言而言,被称为人子, 20

七、主出于自己里面的神性将祂的人身变成神性,从而与父为一, 25

八、主就是神自己,圣言来自祂并关乎祂, 34

九、神是一,主就是这神, 40

十、圣灵是来自主的神性发出,这就是主自己, 41

十一、只要将三位格的三位一体理解为一个位格的三位, 49

十二、启示录中所说的“新耶路撒冷”是指新教会, 52

史威登堡著作中文版总目录: http://swedenborgstudy.org/1009.html

/65  
  

Many thanks to the 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Swedenborg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rights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our site.

来自斯威登堡的著作

 

新耶路撒冷教义之主篇#26

学习本章节

  
/65  
  

26. ⑶当论述主的降临时,主被称为“人子”,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马太福音:

门徒对耶稣说,你降临和时代的完结,有什么预兆呢?然后主预言了教会直至结束的相继状态;论到教会的结束,祂说,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现,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马太福音24:3, 30; 马可福音13:26; 路加福音21:27)

“时代的完结”表示教会的末期;祂“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表示圣言的打开,并表明,圣言是唯独指着祂来写的。但以理书:

我观看,见有一位像人子的,驾着天云而来。(但以理书7:13)

启示录:

看哪!祂驾云而来,众目要看见祂。(启示录1:7)

这句话也论及人子,这一点从13节经文明显看出来。启示录:

我又观看,见有一片白云,云上坐着一位好像人子。(启示录14:14)

主用“神的儿子”来表示祂自己里面的一件事,用“人子”来表示另一件事,这一点从祂对大祭司的回答明显看出来:

大祭司对耶稣说,我指着永生神命令你告诉我们,你是神的儿子基督不是。耶稣对他说,你已经说了。然而,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你们要看见人子,坐在那权能者的右手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马太福音26:63, 64)

此处祂首先承认祂是神的儿子,后来又说,他们要看见人子坐在权能者的右手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以此表示十字架受难之后,祂就会拥有打开圣言并重新建立教会的神性能力;而在此之前,这一切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那时祂还没有征服地狱,荣耀祂的人身。至于驾着天上的云,在荣耀中降临表示什么,这在《天堂与地狱》一书(1节)已经说明。

  
/65  
  

Many thanks to the 史威登堡研究中心 (Swedenborg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rights to use this translation on our site.

来自斯威登堡的著作

 

天堂与地狱#545

学习本章节

  
/603  
  

545. 五十七、主不将任何人投入地狱,但灵人自甘堕落

在一些人当中盛行这样的观点,即上帝会因人的罪恶而对他生气,转脸离开他,拒绝他,将他投入地狱;有些人更进一步地认为上帝惩罚人、向人行恶。他们用圣经的字义来证实这些观点,因为圣经中讲了类似的事情,但殊不知解释圣经字义的圣经灵义则迥然不同。因此,取自圣经灵义的教会纯正的教义则教导了另一个真理,也就是说,上帝从不把脸转离人,从不拒绝他,不将任何人投入地狱,也不对任何人生气。 1

再者,每个一个心智被启迪的人, 2 在读圣经时,单从以下事实就能感知真理,即上帝是良善本身、慈爱本身和怜悯本身;感知到良善本身不可能对任何人行恶,慈爱和怜悯本身不可能拒绝任何人,因为这违背怜悯和慈爱的真正本质、因而违背神性本身。因此,他们在阅读圣经时,出于被启迪的心智而清楚地感知到上帝从不离弃人,而且,正如祂从不离弃人一样,祂还出于良善、慈爱和怜悯对待他,也就是说,祂总是善待他、爱他、怜悯他。他们由此看出,这些经文在字义上这样说,但里面蕴含着灵义。字义的这些表述是为了适应人的理解,并与人的初始和一般的观念相一致,这些表述要根据灵义来解释。

脚注:

1. 在圣经中,被归于主的怒气和忿怒其实在人里面,经上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人受到惩罚和诅咒时,在他看来似乎是这样的(79857986997828484838875930610431)。邪恶也被归于主,尽管来自祂的无非是良善(244760716991699775337632767979268227822886329306)。为什么在圣经中如此表述(60716991699776327643767977107926828290109128)。主是纯粹的怜悯和仁慈(69978875)。

2. 【英297】在史威登堡看来,感知(perception)和启迪(enlightenment)是密切相关的。见上文第541节注释【英296】。

  
/603  
  

Thanks to our partners for permission to use this translation.